




青梅喜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产于我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南方省区。广东的陆河、普宁,福建的诏安,都是青梅产区,并称为“中国青梅之乡”。
日语里说起“梅”这个词,产生的第 1 联想不是梅花,而大多与吃有关,比如梅酒、梅干、梅渍等等。每日清辰呷一枚在口内,生津补肺,去恶味,煞痰火,醒酒剋食,比梅苏丸甚妙。相反的,说起“樱”,反应却是观赏性***,而非樱桃。***本身可以入食,但说实话,不管是盐渍樱茶或包在点心外的樱叶,味道的确说不上好,它的任务不过是和风性的装点而已。
和啪一下全开、又啪一下落尽的***不同,梅花是慢悠悠来的,含苞待放地酝酿很久,吊足了你的胃口,再来一个华丽登场。(2)病害花蕾期、小果期各喷1次0·1%—0·2%硼砂,防治果实流胶病。可惜它的花期夹在红叶和***这两大风物中间,又值早春寒冻,就在大家被冬天折磨得迷迷糊糊时过去了。倒也不必为谁叫屈,梅要大放异彩的时机还在后头呢。
梅果子
三国时曹操是吃梅子能手,曾与刘备青梅煮酒,还以望梅止渴安慰兵士。吴人谓梅子为曹公,比如醋浸曹公。对原种植园现有搭配授粉品种不足的应采取高接换种方法,换上一定比例的授粉品种。梅至少有190多个选育品种,另外还引进引进了日本品种十几个。其中果梅逾百种,按果实颜色分白梅、青梅和红梅。成熟期也依次推迟,品质也依次提升。梅子一般单重20g左右,大的46g。梅子成熟变黄一般在农历五月,即阳历6、7月。此季恰逢江南持续阴雨天,故称其为“梅雨”或“黄梅天”。当然也跟“霉”挂钩。
幼龄树施肥以勤施薄施速xiao肥为原则。青梅在中国的栽培历史已经有3200多年,“青梅竹马”一词,可以验证青梅在中国的受欢迎程度。结果树每年施肥3次,第 1 次在采果后,第二次在开花前,第三次在谢花后小果期。花前肥应施足有机肥,以人畜粪肥、饼肥或农家肥为主,此次肥应占全年施肥量的2/3。花蕾期和小果期根外追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同时结合施适量石灰,补充钙质和中和土壤酸碱度。花期和幼果期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盛花期若遇浓雾、霜冻应在早晨喷施清水洗雾、洗霜,防止雌花柱头干燥,有利于提高座果率。每年采果后覆盖上一层3—6厘米厚的新土,以保护根系和促进新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