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量不足:系统净扬程增加;阻力损失增加;口环及叶轮磨损过大;其它地方漏液;泵叶轮堵塞、磨损、腐蚀;
解决方法:检查液位高度和系统压力;检查管路及止回阀等有无故障;更换口环及叶轮;检查轴封等地方;清洗、检查、调换;
扬程不够:叶轮装反或损坏;密封损坏,液体密度、黏度与设计条件不符;操作流量太大;
解决方法:检查叶轮;检查有关物理性质;调解阀门、减低流量;
泵体发热:润滑油量不足,或油循环不良;润滑油质量差,杂质使轴承锈蚀、磨损和转动不灵活;
解决办法:更换合格的润滑油并清理轴承内杂质,调整轴承间隙;
轴承过热:轴承装配不合格;润滑油不足,油质差或老化;冷却水量不足或断路;
解决方法:检查,调整;加足油或换油;检查后增加水量;

离心泵故障原因: (1)滑动轴承轴瓦刮研不合乎要求。 (2)轴瓦间隙过小。 (3)润滑油两不当(过多或过少)或变质。 (4)轴承装备不正确。 (5)冷却水不足或中断。 (6)轴承磨损或松动。 (7)泵轴弯曲。 (8)油环变形,转动不灵或不能转动,带不上油。 (9)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 (10)轴瓦巴氏合金脱落。 、
排除方法: (1)重新刮研轴瓦,是每平方厘米达3-5点,接触面达70/%以上,开好油槽。 (2)重新调整轴瓦间隙或刮研。 (3)调整油量,达容积的三分之二。 (4)按要求检查轴承装配情况,消除不合要求因素。 (5)检查、清洗冷却水管,给与足够的冷却水。 (6)检查轴瓦、调整压盖,将磨损严重处刮研并调整好间隙。 (7)检查、校直或更换泵轴,使其弯曲度小于0.03mm。 (8)检查油环的椭圆度,校正或更换新油环。 (9)测量和调整离心泵机组同心度,使之达到标准规定。 (10)选定标准的巴氏合金,重新挂瓦、加工。刮研轴瓦。
离心泵的汽蚀是怎么回事 由于离心泵叶轮入口处压力低于工作水温下的饱和压力,因而引起一部分液体蒸发(汽化)。蒸发后的汽泡进入压力较高的区域时,汽泡受压,后产生强烈的冲击打向叶轮或泵壳,这种连续的局部冲击负荷,逐渐引起金属表面疲劳,直至剥蚀,进而出现大小不一蜂窝状蚀洞。这种液体汽化、汽泡产生、汽泡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现象叫“汽蚀”。离心泵之所以会发生汽蚀,是由于介质进入泵体的入口附近有一些局部低压区,此处的压力会降低介质的饱和蒸汽压,导致有一小部分介质被汽化,因此能够使离心泵的入口处的局部压力降低到介质汽化压力之下的因素均是引发离心泵汽蚀的主要诱因。离心泵的这一现象算得上是离心泵的主要弊端,不仅仅降低了离心泵的工作效率,还大大降低了其运送介质时的纯净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