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华子》排脓止l痛一句,实是无中生有,大乖医l药原理。且洁古所谓皮肤燥痒者,明是火燥湿热,又安得投此辛燥之药。濒湖所谓湿热者温以除之一句,如何说得过去。总之诸公于疡科理法,未能体会,人云亦云。
寇宗奭《衍义》谓治带下,肠有败脓,淋露不已,腥秽殊甚,脐腹冷痛,皆由败脓血所致,须此排脓,云云。颐谓此症,是带下之一,寒湿瘀垢,互结不通,脐腹冷痛四字,是其寒结确症,故宜用温升而兼泄瘀固涩为治,虽曰败脓,决非***排泄之可以等视,何得妄为比附,竟认作排脓要药,则实热诸疡,必益张其焰而痛不可言。颐治疡廿余年,煎剂中惟湿盛无火之症,间或用之,余则不敢妄试。若消l肿敷药之如意金黄散中有此,则取其辛以散结耳。大明又谓去面po疵瘢,固即《本经》面脂之义,然又以为治目赤胬肉,则风火升腾之炽甚者,而亦以温辛升之。濒湖谓治鼻渊,盖鼻渊一症,本有风1寒、风热及肺热郁蒸三者之别。风1寒郁其肺气,而鼻塞多涕,则***升阳可也,若风热鼻渊浊涕,及肺热而黄脓腥臭之鼻渊,胡可一概而论。又谓治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则皆阳明热炽上攻为痛,古法偶用***,本以加入清泄剂中,以引经为义,而乃列为专条,等于主要之君药,岂非大谬耶!第3次在定苗后进行,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3000公斤,加入3公斤尿素。***辛温,芳香燥烈,疏风散寒,上行头目清窍,亦能燥湿升阳,外达肌肤,内提清气,功用正与川1芎、藁本近似。
《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
《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风痛头眩,目痒。
《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人沥血、腰腹l痛;能蚀脓。
《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l痛生l肌,去面皯疵瘢。
《滇南本草》:祛皮肤游走之风,止胃冷腹l痛寒痛,周身寒湿疼痛。

据说北宋初年,南方有一富商的女儿,每逢行经腹l痛剧烈,致形体日衰。富商带她欲往京都寻求名医,到汴梁时女儿经期适至,腹l痛难忍。正遇一采药老人,仔细询问病情后,老人从药篓中取出***一束相赠,嘱咐洗净水煎饮服。富商谢过,按法煎制,一煎服了痛缓,二煎服了痛止,再服几剂,来月行经安然无恙。从此,妇女行经不舒,煎服***,在民间广为使用。5g,加乙l醚3毫升,振摇5分钟后,静置20分钟,分取上清液1毫升,加7%盐l酸羟胺甲s醇溶液与20%氢氧化l钾甲s醇溶液各2-3滴,摇匀,置水浴上微热,冷却后,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3-4,再加1%三氯化铁乙醇溶液1-2滴,显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