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但是不能单独反映各车轮的制动状况(包括制动力分配)和具体的故障。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 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汽车线束内。
汽车线束的标准主要通过计算它的压接率,压接率的计算需要通过专门的仪器,由苏州欧卡光学仪器厂研发的线束截面标准检测仪,司方德电器线束是专门用于检测线束压接是否合格的有效的检测仪。主要通过,切割、磨抛、腐蚀、观测、测量、计算这样几个步骤完成,全程操作只需5分钟就可以完成。线束上各端头为了便于识别和纠错,通常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线束上的标志,就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
线束对材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汽车线束包括其电气性能、材料散发性、耐温性等等,都比一般的汽车线束要求要高,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统、刹车这些重要组件的线束,要求更为严格线束加工。
1,线束不能与高温部件固定在一起,防止烫坏。如有难以布置的情况,需加以保护。一般采用隔热纸或隔热棉。
2、线束不能与发动机或其他运动件接触,防止线束被卷入造成事故。
3、线束由静止状态向发动机等运动件过渡时,需将线束保留约20mm左右的运动长度,防止发动机等运动件运动时将线束拉断。
4、线束不能与制动管路、燃油管路捆扎在一起,防止线束短路产生火花造 成气管路漏气和燃油管路漏油,造成制动失效和火灾。一般规定:油管居下,气管居中,线束居上。
5、线束在捆扎时不可松旷。规定:相邻两线扣之间距离为300mm,在悬空处应适当加扎线扣。
6、线束捆扎不可偏紧,松紧适度。
7、线束捆扎不可过“死“,应略成”几“字形状。因为绷得太直,当车辆振动时接线端子松动易造成接触不良,其次在维修时拔、插也会不便。有一个线束捆扎原则:安全比美观更重要。
8、负极线应接在车架上,接触面上的油漆应刮去,露出金属光亮,接触面与车架接触面间入剧齿垫片。
整车主线束一般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贯穿整车分布。通常可分成车头线束(包含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高位刹车灯、行李箱灯)、蓬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
汽车空调线束。以整车线束为例:0.5mm2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mm2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作灯等;1.0mm2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mm2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10mm2以上规格线适用于发动机。一、内部原因:1、因汽车主线束分配的支线设计过短导致车辆在运行中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