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器
风启——***销售纳秒激光器,我们为您带来以下信息。
激光器——能发射激光的装置。激光工作物质风启***销售纳秒激光器,我们为您分析该产品的以下信息。1954年制成了台微波量子放大器,获得了高度相干的微波束。1958年A.L.肖洛和C.H.汤斯把微波量子放大器原理推广应用到光频范围,1960年T.H.梅曼等人制成了台红宝石激光器。以后,激光器的种类就越来越多。按工作介质分,激光器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染料激光器4大类。近来还发展了自由电子激光器,大功率激光器通常都是脉冲式输出。
激光器的温度控制
激光器按照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水冷式、风冷式、液氮冷却式等等,冷却方式的选择往往是根据激光器的发热量以及工作环境来确定的,水冷式激光器适用于发热量较大、需要长期稳定工作的情形,风冷式散热激光器适合发热量小、对环境要求不太严苛的情形,液氮冷却一般出现在激光晶体需要工作在极低温度的情形,比如液氮冷却的Yb:YAG激光器。也可以采用注入锁定来稳定激光器的频率,也就是将另一个激光器中产生的具有非常稳定频率的光束注入到谐振腔中。
纳秒激光的结论
用大面积透射光栅谱仪观察了飞秒与纳秒激光作用下铝等离子体的发射谱,对两种情况下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用线强度比的方法进行了测量,发现在飞秒下X射线发射以K壳层为主,等离子体的温度(500 eV),电子密度(3×1021/cm3)比纳秒情况(100 eV和2×1020/cm3)下要高,显示飞秒与纳秒下不同的作用机制;对空间特性的分析,发现飞秒的激光等离子体的发射长度短,而且更靠近靶面。由于激光产业上游材料不具备稀缺资源属性,激光芯片等器件的技术门槛相较于半导体芯片较低,而中游激光器的技术核心集中在光学设计、工艺经验等集成能力,下游激光设备市场极为广阔且分散,因此国内的激光产业链未来有机会国产化闭环。由于谱仪分辨率的限制,解谱时得到的谱线信息不完全而限制了对谱更多的重要信息的获取(例如高分辨率光谱和谱的时间特性)。因此需利用具有更高分辨率的谱仪,如条纹像机对飞秒与纳秒激光下的等离子体的特性做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