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时要选用恰当的钢结构防火保护方法。目前我国钢结构主要采用三种保护方法:喷涂法、包敷法、水淋冷却法,它们都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极限。具体而言,喷涂法就是在钢结构表面涂上一层防火涂料,形成一个保护膜,从而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它有厚型和薄型之分,不同厚度的涂层其耐火极限不同;包敷法是采用砖、混凝土、硅钙板等材料将钢结构包裹,从而形成保护层,提高构件耐火极限;水淋冷却法是在钢结构上部布置自动喷淋系统,发生火灾时,启动喷淋在钢结构表面形成一层连续的水膜,达到保护作用。我们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建筑对构件耐火极限的要求,通过科学比较,选出恰当的防火保护方法,达到经济和安全要求。
1、阻隔温度,提高钢结构耐火极限
我国的钢结构防火主要采用防火涂料、发泡防火漆和外包防火层等方法。
⑴防火涂料法
防火涂料法就是在钢结构上喷涂防火涂料以提高其耐火极限。目前,我国钢结构防火涂料主要分为薄涂型和厚涂型两类,即薄型(B类,包括超薄型)和厚型(H类)。薄型涂层厚度在7mm以下,在火灾时能吸热膨胀发泡,形成泡沫状炭化隔热层,从而阻止热量向钢结构传递,延缓钢结构温升,起到防火保护作用;厚型涂层厚度为8-50mm,涂层受热不发泡,依靠其较低的导热率来延缓钢结构温升,起到防火保护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场合:①室内钢结构、轻型屋盖钢结构及有装饰要求的钢结构,当规定耐火极限在1.5h及以下时,宜选用薄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
钢结构在国外建筑的应用
中国的建筑用钢总量约占全部钢产量的20%~25%,而工业发达的***则占30%以上。如美国和日本,该项指标均已超过50%。在我国,钢在建筑中主要用于建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用钢筋,钢绞线,钢丝,门窗等,而其中钢结构用钢只占10%左右,在我国一亿吨的钢产量中,真正用于钢结构的也就200~300万吨。
根据美国金属建筑行业分布的一些数据,美国金属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基本情况是:在20世纪50、60、70、80和90年代,以百万美元计的年销售额/以万吨计的年加工量分别为150/30、300/65、1200/110、1500/125和2200/190.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建筑用金属年销售额增长很快,估计目前已经超过25亿美元,年加工量也已经达到200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