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顶盖所受的内压(0.7 MPa)远大于其外压(0.1 MPa), 所以下面的分析只针对其承受内压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顶盖的理论应力分析顶盖为标准椭圆型封头, 椭圆型封头的长轴a=500 mm, 短轴b=250 mm, 封头的名义厚度按照前面设计值Sn =16 mm, 按照无力矩理论给出顶盖的经向和环向应力分布曲线可以看出, 在距中心大约425 mm处,环向应力等于0, 该处是环向应力由拉应力改变为压应力的交界处, 而顶盖开人孔位置正经此处。以上应力状况是针对不开孔的封头的。对此处曲率变化较大部位进行开孔, 必使应力复杂化。同样,考虑顶盖密集开孔的削弱和搅拌器等附件重量的影响,顶盖厚度取16mm。为此对按常规设计得出的顶盖的壁厚提出了质疑。
釜体及夹套的壁厚计算釜体的设计及计算 由于夹套内具有一定的压力, 计算釜体及其下封头壁厚时, 需同时考虑承受内、外压力的情况。通常先按式(1)进行壁厚的内压计算, 再按外压进行校核并。因计算过程与常规设计相同且又非常复杂, 这里不再详述.采用双相不锈钢2205 计算出的厚度比采用普通的不锈钢的要小, 这是因为双相不锈钢力学性能优异, 强度高,在固溶状态下的室温屈服强度比未添加氮的标准奥氏体不锈钢高两倍多, 这样在某些应用中就可以减小壁厚。夹套的设计及计算 夹套内的物料为水汽, 可按常规选材和设计。:从安全的角度出发,给出反应釜顶盖与筒体焊接,在一侧开人孔的结构。一般选碳钢(Q235 -B)就可以。夹套只受内压, 其壁厚计算按式(1)进行, 所得计算厚度加腐蚀裕量和钢板负偏差并经圆整即得终厚度(名义厚度)
双相不锈钢与奥氏体不锈钢的区别 奥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问题常常与焊缝金属本身有关, 尤其是在全奥氏体或奥氏体占优势的焊缝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热裂倾向。由于双相不锈钢具有非常好的抗热裂性, 焊接时很少考虑热裂。双相不锈钢焊接的问题是与热影响区而不是与焊缝金属有关。热影响区的问题是耐蚀性、韧性降低或焊后开裂。22MPa设计温度依据夹套选取了t1=164℃,夹套依据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蒸汽的温度查阅在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为0。为了避免发生上述问题, 焊接工艺的***是使在“ 红热”温度范围内的总停留时间, 而不是控制某一条焊道的热输入。
制胶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制胶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的构成, 由温度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单片机、键盘和显示电路、驱动与隔离电路等组成.温度传感器采用2 只pt100 热电阻, 一只检测反应液的温度, 另一只检测夹套内的温度.显示电路采用数码管.键盘电路用于预置生产工艺曲线和参数.报警电路对超温、低温进行声光报警.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放大处理后, 作为单片机89C51 的输入信号, 单片机89C51 根据控制算法, 求出系统输出信号的大小.其输出信号经光耦隔离后驱动蒸汽阀门或冷却水阀门, 从而改变反应釜内反应液温度, 实现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