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建筑物区域节能工作经历了 30 年的发展,建筑物区域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世界范围看,区域节能评价实施方案我国在建筑物区域节能方面仍存在起步晚、标准较低的情况。目前,发达***在积极推动建筑物迈向更低能耗并提出了“低能耗建筑物、超低能耗建筑物、近零能耗建筑物、( 净 ) 零能耗建筑物”等理念 。2015 年,我国颁布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物技术导则 ( 居住建筑物 )》,与德国被动房技术体系对标。河北省和山东省也相应推出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物区域节能设计标准。由此,可以看出,被动式“零能耗”建筑物是未来建筑物区域节能设计发展的趋势。
在火电厂区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评价标准不同指标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在综合考虑各指标的特点、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将指标分为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两类,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确定指标的评价值,力求评价结果更加客观。
1.定性指标评价
区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节能管理部分指标属于定性评价指标。由于定性指标都具有主观性,此类指标无评价基准值。对这些主观性较强的定性指标进行量化,一般采用模糊统计的方法。
2.定量指标评价
区域节能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节煤、节电、节水、节油部分指标属于定量指标。对于节能定量指标评价,已有文献中常采用指标分项评价计分的方法。即首先设定一个标准总分值,然后计算各部分指标在定量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一般综合该指标在发电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确定)从而确定该指标权重分值及扣分标准,依据评价准则通过对比实际值与基准值的偏差来计算,后计算出定量评价指标的总分值。
驾驶行为安全与区域节能评价方法的试验验证
选取某客运公司从合肥发出前往国内各个方向的班线客车,其中包括 “合肥—郑州”、 “合肥—扬州”、“合肥—景德镇”、“合肥—武汉”等班线,全程均在 300 km 以上,运输过程中以在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等道路条件下行驶为主,全程运营时间在 4 ~9 h 左右,从执行这些班线任务的驾驶员选取 20名驾驶员,驾驶员年龄从 35 ~ 45 岁区段不等。为便于定量比较,具体评价时表 2 中参数 t 为相同行驶里程内不良操作行为的累积时间,单位见各相关参数;n 为相同行驶里程内不良操作行为的次数。通过对这些驾驶员在一个运营周期内的驾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驾驶员在安全驾驶和节能驾驶方面客观存在着差异性,这有利于我们对其进行后期的对比分析,为后续开展驾驶行为优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利用本研究给出的评价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看出 20 名驾驶员的安全评分和节能评分总体水平,如表 7 所示。在区域节能评价上,可以看出百公里油耗对节能评分影响较大,随着油耗的增加,节能评分越来越低。且得分偏低的几名驾驶员,其均有较多次数和持续时长的行驶、急加速和超长怠速等不规范驾驶行为发生; 而在安全评价方面,疲劳驾驶行为和安全里程得分则是影响评分的主要因素,且得分偏低的驾驶员们也存在较多次数和持续时长的行驶行为。通过图 2 中对驾驶员的安全得分、节能评分与综合评分分别排序,可以看出本评价方法主要基于***数据,能够对驾驶人驾驶行为的安全和节能情况作出评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驾驶员的驾驶水平,为企业对驾驶员的管理提供参考凭据,企业可根据评价结果,对驾驶员管理有所侧重,进行分类管理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