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实国联检测认证有效公司(CLNU)致力于实验室认证认可咨询服务,公司具有多年的CNAS实验室认可、CMA资质认定、DILAC实验室认可咨询服务经验,树立了“诚信、效率、***”的服务宗旨,积累了多年的实验室规划设计、认证认可咨询、质量与技术管理,体系运行指导等相关服务经验。服务客户涉及了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软件测评、电工电子、食品检验、环境监测、声学检测等领域,客户分布***各地。基于多年来的咨询服务经验,我们将再接再厉,推动实验室认定认可事业的发展。
CNAS认可知识之怎样选择能力验证机构?
实验室可从 CNAS 网站能力验证专栏和其他途径获取能力验证信息。实验室优先选择按照 ISO/IEC 17043 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并按照以下顺序选择参加:
1) 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PTP)以及已签署PTP相互承认协议(MRA)的认可机构认可的PTP在其认可范围内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
2) 未签署PTP MRA的认可机构依据ISO/IEC 17043认可的PTP在其认可范围内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
3) 国际认可合作***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例如: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APLAC)等开展的能力验证计划;
4) 国际***实施的实验室间比对,例如:CIPM、 亚太计量规划***(APMP)、WADA等开展的国际、区域实验室间比对;
5) 依据ISO/IEC 17043获准认可的PTP在其认可范围外运作的能力验证计划;
6) 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实验室间比对;
7) 其他机构***的实验室间比对。
天津CNAS认证咨询,天津CNAS认证要求,天津CNAS***实验室认证
中实国联实验室认证认可***,为您提供***的CNAS认证、认可咨询服务,中实国联值得信赖。
CNAS认证/CNAS认可要求实验室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方法主要有:定期使用标准物质、定期使用经过检定或校准的具有溯源性的替代仪器、对设备的功能进行检查、运用工作标准与控制图、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测、留存样品的再次检测、分析样品不同结果的相关性、对报告数据进行审核、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之间比对、内部比对、盲样测试等方式。
内部质量控制方法之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指依据预先制定的准则,采用机构间比对的方式。评价参加者的能力。参加能力验证,是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评价和证明其特定检验检测能力、出具有效数据和结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外部质量控制的有效形式;参加能力验证是提供改进的良好契机,能力验证得到满意结果,可以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的能力信心、市场竞争力和客户信任度。
能力验证的作用:
1)判定机构的技术能力,并监控机构技术能力的稳定性;
2)证明机构的程序、方法、设备、人员及其运作的状况;
3)发现机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存在的问题可能与不合适的检测程序、设备校准、人员培训和管理等因素有关;
4)建立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5)根据比对的结果。帮助能力提高,为其提供一种有效的外部质量控制方法;
6)识别各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之间的差异;
7)确认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声称的测量不确定度;
8)评估方法的性能特征,如准确度和精密度;
9)为计量溯源性提供相关性证明;
10)提高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的可信度,增强客户信任度。
天津CNAS实验室认证流程,天津CNAS实验室认证费用,天津CNAS认证咨询公司
中实国联检测认证有限公司***从事实验室认证认可业务,为您提供可靠的CNAS认证服务。
CNAS-CL01认可准则相关领域应用说明之yiliao器械检测领域。
CNAS-CL01-A004《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在yiliao器械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
本文件适用于含yiliao器械的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实验室)的认可评审。本文件在使用中应同时参照 CNAS 其他领域应用说明。根据文件的规定,检验人员应为正式聘用人员且只能在本实验室从业,管理人员应熟悉实验室管理知识,技术人员应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且人数应当不少于从事检验活动人员总数的50%,关键技术人员应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相关***技术经历。实验室应确保所有与检测质量有关的人员受过相关******和***技术培训。
济南CNAS认证咨询,济南CNAS认证辅导机构,济南CNAS认证***
中实国联——实验室认证认可***,可为您提供可靠的实验室CNAS认证咨询服务,助您轻松取得CNAS认可证书。
根据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有关规定,实验室/检验检测机构为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应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内外部质量监控。
实验室应对质量监控进行策划,即制定质量监控计划并审查,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制定质量监控方案:
1)实验室活动/检验检测活动的业务量;
2)实验室活动/检验检测活动结果的用途;
3)采用的方法本身的稳定性与复杂性;
4)技术人员经验的依赖性;
5)参加能力验证等外部实验室间比对的频次和结果;
6)人员的能力、经验、数量和变动情况;
7)采用新的方法或变更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