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雕工艺一般分窑前雕和窑后雕。窑前雕:即在尚未入窑烧成砖的土坯上进行雕刻,其优点为具有如木雕般的丰富层次,线条较为自然圆滑,惟因窑烧过程,土胎加温以力压挤土坯,图案边缘较平滑,但稍向上隆起变形,不利于大块面之拼组,砖色亦难掌握,拼图画面无法完整。各地区在砖雕的创造和使用上叶基本形成了与本地区建筑样式相适应的固定装饰风格和模式。窑后雕:在已烧成砖的成品上,以小凿子慢慢雕花,其优点为没有窑前砖雕的缺点,其缺点为线条较为生硬,只能作浅浮雕,且图案边缘有凿子的痕迹,同时较耗工。砖雕作品线条刚直有力,可惜因不易制作,故数量不多。
砖雕作品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陕扶风、岐山县内的周原遗址,这里东距西安一百公里,是周人灭商的国都。周原遗址东西长约五公里,南北宽约里,其内分布着大量西周建筑、墓葬、制铜和制骨作坊等遗址。第三人头戴软巾,身穿短衫,腰束带,下穿短裤,一手抚胸,一手下垂。在这里发现了较多饰纹瓦当,直径一般在17.7——25厘米之间,间饰弦纹、重环纹等。其制作流程大致是先制成圆形瓦头,然后再在其上以泥条盘筑成圆筒体,形状近于水桶,再以细绳勒割为两半即成。当面的纹饰是全瓦制成手工刻绘的,这与后世瓦当以模范制作的方法颇不一样。这可以说是我国早的砖雕。重环纹亦是西周中晚期青铜器上的一种常见的纹样。
砖雕的艺术特色
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天津的砖雕的内容大至可分为:吉祥图案、亭台楼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世俗生活、花鸟走兽、博古、婴戏、古典小说、文字与图案共十大类。南方砖雕技法丰厚,外型精致,层次感强,作风或典雅或瑰丽,颇具阴柔之美。砖雕的题材内容是根据安放的部位不同而变化的。如门楼和影壁上多刻“三星高照”、”韦驮进财”。而屋脊上则常用“平出三级”等图案。
我国常见的几种砖雕工艺
砖雕是我国传统民族工艺,是一种做工非常精细的建筑装饰,而且砖雕会采用各种形式的工艺进行加工。根据它的特点,主要有一下这几种形式。
浮雕,它是一种非常立体的砖雕形式,会在上面刻上花鸟图案,以及在字匾花边等情况下采用。这种形式的砖雕由于凸出面不是非常的明显,也不会有镂空的工艺,一般会在凹下去的平底上面会刻上一些图案或者是砂底,让砖雕更加的有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