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发酵的原理,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有机物的处理设施, 属于初级的过渡性d生活处理构筑物。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粪便、纸屑、病原虫...悬浮物固体浓度为 100~350mg/L,有机物浓度CODCr 在100~400mg/L之间,其中悬浮性的有机物浓度BOD5为50~200mg/L。污水进入化粪池经过12~24h的沉淀,可去除50%~60%的悬浮物。沉淀下来的污泥经过3个月以上的厌氧发酵分解,使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稳定的无机物,易腐d败的生污泥转化为稳定的熟污泥,改变了污泥的结构,降低了污泥的含水率。在化粪池井盖打开后10~15min,人不站在池边,禁止在池边点火或吸烟,以防沼气着火烧s伤人。定期将污泥清掏外运,填埋或用作肥料。要求:化粪池 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4.8.4~4.8.7条确定。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宜采用12h~36h。对于无污泥处置的污水处理系统,化粪池容积还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
泥水混合
传统化粪池的应用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技术路线是污水和污泥接触的模式,沉积的污泥消化降解产生沼气、二氧化碳、硫化s氢等消化气,消化气的上浮作用对污泥产生扰动,消化气对污泥的扰动作用能够让污泥与生物菌群的混合更充分,有助于消化降解。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水温、水中的溶氧量、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但底部污泥随消化气上升,气泡逸出后,污泥又重新向下沉淀,这些上升和沉淀的污泥又重新污染污水。
在化粪池污水与污泥接触混合的技术模式下,影响化粪池的沉淀及出水水质,需要延长污水停留时间来改善沉淀效果及出水水质,污水停留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
化粪池清理程序及标准
1.保洁范围:住宅小区的化粪池。
2.作业程序:
1)清理前准备(含五米长胶管三条、八米长竹杆一条)沙井沟一个。
2)用沙井沟打开化粪池的盖板,用长竹杆搅散化粪池内杂物结块。
3)将吸粪车开到工作现场,套好吸粪胶管放入化粪池内。然后启动吸粪车开关,开始吸取化粪池内的污水杂物,直到吸完为止。
4)清洗完后放回化粪池井盖,用清水冲洗工作现场。
3.标准:每半年清理一次。
4.注意事项:吸粪时尽量防止弄脏工作现场和过往行人的衣物。在用竹杆搅拌结块层时防止跌进化粪池内。
化粪池与生化池的区别是:
1、用途不一样:生化池可应用于化工、石油、电力、钢铁、纺织、印染、运输、贮存、食品酿造、发酵、水处理、海水淡化等。化粪池的用途则在于保障生活社区的环境卫生,避免生活污水及污染物在居住环境的扩散。在化粪池厌氧腐化的工作环境中,杀灭蚊蝇虫卵。
2、原理不一样:化粪池的原理是固化物在池底分解,上层的水化物体,进入管道流走,防止了管道堵塞,给固化物体(粪便等垃圾)有充足的时间水解。生化池的原理则是提供了时间程序的污水处理,而不是连续提供的空间程序的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