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有所区别的,污泥处理:为满足污泥终处置方式的要求,对污泥进行的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为目标的全过程。
污泥处置:处理后的污泥,按一定方式弃置于自然环境中(地面、地下、水中)或再利用,能够达到长期稳定并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的终消纳方式。污泥处置方式有填埋、土地利用、建材利用等方式。
传统污泥脱水技术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因此一般适用于气候干燥的地区,但由于使用传统污泥脱水技术,即使在加长干燥处理时间的情况下,依然会出现污泥脱水不彻底的情况,造成大量的***物质残留。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使用自然干化法对污泥进行浓缩处理,并将其运输到干化厂让其自然风干,后需要对干化的污泥进行掩埋或是焚烧处理。一般来说,传统污泥脱水技术的干化厂需要设置在光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一方面,在进行浓缩处理之前,需要宽敞的平地用于污泥的自然干化。另一方面,需要在干化厂铺设石子,防止污泥中的***物质渗入土地,对土壤造成污染。通常干化厂的石子要超过三十五毫米,并将输水管道设置在石子之下。污泥的自然干化通常需要三周到五周的时间,当然具体的情况要根据干化厂的气候情况、光照的情况而定。
污泥分类
污泥干化技术主要是利用热能进一步的去除污泥中的水分,污泥干化是污泥与热煤之间的传热过程。在污泥干化处理过程中,污泥会逐步的失去水分而形成颗粒状,当污泥形成颗粒状时,它的外表面会比内部更干燥,因此内部水的蒸发也会越来越困难。首先利用焚烧系统产生的蒸汽对污泥进行干化处理的操作可以对污泥的含水量进行降低,而在此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必须要经过净化后才能进一步的利用,其余的废气可以进行焚烧处理,处理所得的水蒸气经过干燥机的作用后就会进一步的形成冷凝水,而这些冷凝水就会被输送到锅炉除氧器进行进一步的使用。
污泥干化系统也分为了全干化和半干化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污泥干化后它的热值比较高,这种处理方法也比较容易产生粉尘,因此存在着自燃自爆的***。在操作过程中为了防止该情况发生就要求处理过程完全处于密闭的惰性环境,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控制含氧量的因素。全干化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非常高,而半干化系统只需要对污泥含水量进行降低,在满足焚烧时不需要添加任何的辅助燃料。半干化系统也可以通过回收污泥焚烧产生的热能来进一步的带动干化机运作,如果热量不足也可以使用外加电源来供热。
大部分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半干化污泥含有水分没有的***,而且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比较安全。大部分的情况下会使用污泥半干化技术。
2010年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的“污水处理厂以储存(即不处理处置)为目的将污泥运出厂界的,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50%以下”,单纯靠现有的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机械脱水工艺显然不能满足含水率的要求。目前有些地方甚至提出了将污泥运出厂界前,必须将污泥脱水至含水率40%以下的要求,更是对污泥脱水和干化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企业近几年对污泥的深度脱水进行研究。污泥深度脱水是指脱水后污泥含水率达到55%-65%,特殊条件下污泥含水率还可以更低[3]。从国内近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来看,有多种深度脱水工艺出现。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机械脱水是一种相对节能的方式,但污泥中的水分一般认为有以下四种结合形式:间隙水(自由水)、毛细水、吸附水、内部水,前两种可以用机械力去除,后两种很难,所以发展了污泥调理预处理技术并成为污泥深度脱水的关键步骤,调理主要分为化学调理、物理调理和生物调理,其中化学调理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方法。化学调理加机械高压压滤成为了污泥深度脱水比较广泛应用的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