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殖时间较长的水,pH会逐渐降低;受酸性物质污染的池水也会造成pH偏低或过低。
泥鳅酸的症状:泥鳅酸是由于酸的阳离子与蛋白质结合,成为不溶性化合物,蛋白质变性使***器guan失去功能而造成负死,酸的泥鳅表现为极度不安、狂游、想往池外跳、呼吸急促,随后呼吸减缓、反应迟钝、游泳乏力、窒息,鳃部严重允血,血液呈暗红色淤血,及各鳍部皮下出血,鳍呈白边,体表特别是鳃部黏液增多,黏液pH比水体高 1~2,死鱼眼珠浑浊发白,"角mo损伤,张口,鳃盖张开,体色明显发白。日投饵一般为鱼总量的8%~5%,视鱼的吃食情况增减,投饵地点应选在鱼沟内。
在网箱内取苗时,上风头的泥鳅苗一般体质较强,个体较大,下风头的鳅苗体质较差,个体较小,这样就可将个体大小不同、体质强弱有别的泥鳅苗基本分开,以免在饲养过程中个体大、体质强的泥鳅苗排挤个体小、体质弱的泥鳅苗,而逐渐形成大小分化。但在操作过程中要严防网箱中缺氧,以免造成损失。我们年复一年养泥鳅,每个人养殖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肥水而言,不管采用什么办法都能将水肥起来,都能区分什么水色是优质的,什么水色是***的,但是要保持较长的优良水色就不容易了。.泥鳅苗下塘时要选择深水处,紧贴水面慢慢放苗。据试验,鳅苗从30厘米高处倒入水中,可损伤5%~10%;距水面60厘米高时,鱼苗损伤率可达20%~30%。
泥鳅养殖身上长了好多痘其实是得了痘疮病,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这种病病,它又叫痘疮病毒,
痘疮病是一种病毒,病原为疱zhen病毒,病毒直径为0.07-0.1微米,通常由成群的球状病毒颗粒所致,病毒适温为15℃以下。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后,病鱼会逐渐自愈,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每亩投放泥鳅仔鱼15万尾左右,泥鳅苗下塘后每天亩投喂泥鳅苗专用粉料或自己自制的粉料,不主张投喂豆浆,豆浆虽然适口,但是肥水快不容易控制水质。此病不常见,发病早期表现为泥鳅体表出现乳白色小斑点,并覆盖一层很薄的白色黏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白点的大小和数目逐渐增加、扩大和变厚,严重时可融成一片,物表面初期光滑,后来变粗糙且像玻璃样或蜡样。这种物一般不能被摩擦掉,但到一定程度会自然脱落,接着又在原处再次出现物。泥鳅此病后,其生长会受到***而消瘦,游动迟缓,有的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