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用低铜高酸工艺:
电解的电银粉,经过重新熔铸成二次阳极板,由于二次阳极板的含银量98%以上,考虑到电解液含Cu2 浓度高(超过50l/g)会对银粉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采用低铜电解液。为了提高电解液的活度,增加导电性及避免杂质(如Sb/Bi)的水解,采用了低铜高酸工艺。二次电解工艺条件:Ag 75~130g/L、Cult;6g/L、HN03 20-30g/L、温度gt;35℃,电流450~480A,通过实践检验,生产的国标1#电银粉一次合格率均达98%以上。解析用高浓度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
为了加大电解液的循环,消除浓差极化,采用电解液自动循环和电解液搅拌系统,能自动定期刮除阴极板析出的树枝状电银结晶,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对银电解的工具、设备等必须采用专用制度,不许混乱使用。操作中使用专用手套及专用工具,专用物品摆放在专用工具箱中,对通风等设施均采用木质、塑料等材料,避免铁钉的使用。据调查,我国80%左右的岩金矿山采用浮选法选金,产出的精矿多送往有色冶炼厂处理。
铜的其他表面处理法温度:升高温度时,化学镀铜溶液的沉铜速度会增加,但是镀液的稳定性也同时会下降,当温度过高时,镀液会迅速分解,一般将温度控制在60。C左右为合适。从镀液稳定性的角度来考虑,将操作温度控制在室温中进行,在这种温度下虽然镀速不是很快,但镀液相对稳定,也可以获得满意的铜镀层。将抛光液倒入杯中,加硝酸使PH值在5左右然后在电炉上煮沸1-2分钟(银)即可析出。
pH值与镀速的关系,如以甲醛为还原剂的镀液中,当pH值低于12时,沉积铜的反应基本上不进行,当pH值大于l2时,反应才可能进行,随着pH值的增加,沉铜的沉铜的速度也迅速增加,但当pH值大于13.5时,镀液开始自动分解。
脆化分离:使金属与塑料的混杂废料冷却至塑料的脆化温度,然后粉碎,再用风筛分离法使金属与塑性分离。
电缆外皮的剥离电线,电缆的外皮材料主要有聚,聚乙烯(包括交联聚乙烯)和合成橡胶及天然橡胶,除上述静电分离法外,还有干法和温法两种方法可使塑料,橡胶与铜,铝芯线有效分离。
(1)干法分离:用远红外装置使电缆线内部均匀加热,再用人工剥离外皮。
(2)湿法分离:将铝线浸渍在浸透剂(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加热至70—90度后剥离外皮,然后,再连续清洗数次,彻底除去焦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