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护保养
(1)经常清理润滑系统和油污积垢,保持各摩擦面的清洁。
(2)经常检查各转动件及螺栓,发现松动应及时拧紧。
(3)经常检查出口压力和电流大小,若超过指标及时调整。
(4)停机后,应放尽气缸内的冷凝水和缸体的物料,以免缸体腐蚀或冻裂。
(5)注意填料函泄露情况,要及时调整压盖松紧。
(6)保持轴承和各摩擦副润滑良好,发现温度升高,及时查明原因加以解决。
化工设备清洗与装配要求
(1)设备在拆卸前,应测量拆卸体与有关零部件的相对位置或配合间隙,结合设备装配图的序号做出相应的标记和记录。拆卸的零部件经清洗、检查合格后,才允许进行装配。必须达到技术要求。
(2)分散供货需要在现场组装的设备,零部件经清洗风干及检查合格后按照技术文件要求进行组装。设备或部件在封闭前,应仔细检查和清理,其内部不得有任何异物存在。
(3)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要求,组合式底座各个接合面应平整、无翘面、铁锈、毛刺等。组合后各接合面用0.05mm的塞尺检查,应不能塞入。
(4)安装后不易拆卸、检查、修理的油箱或水箱,装配前应做渗漏检查。
(5)凡要求在禁油条件下工作的零件、部件、管道及附件,必须进行脱脂。脱脂的要求和方法应按《脱脂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HG J202—82进行。
(6)设备上较精密的螺纹连接件或高于200℃条件下工作的连接件及配合件等,装配时应在其配合表面涂以防咬合剂。采用的咬合剂有二硫化钼粉(MOS2)、二硫化钨(WS2)、石墨磷。
化工设备安全管理
在化工生产中,各类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员的违反劳动纪律引起的。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发的占到75%左右,而这些事故直接的表象一般都是设备的破坏,也就是说由设备破坏为表面现象的事故占到了绝大多数,大约也占到了70%以上。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尤为重要。搪玻璃反应釜严防温度骤冷骤热,冷冲击小于110℃,热冲击小于120℃。这一点,本人在化工企业中这么多年,深有体会。
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运行、检修等五个方面,这其中,设备的运行、检修与人员的“三违”引发的事故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我认为设备的安全管理主要应从设备的运行安全和检修安全两个方面着手加强。
化工设备的常见控制
1、按结构特征和用途分为容器、塔器、换热器、反应器(包括各种反应釜、固定床或液态化床)和管式炉等.
2、按结构材料分为金属设备(碳钢、合金钢、铸铁、铝、铜等)、非金属设备(陶瓷、玻璃、塑料、木材等)和非金属材料衬里设备(衬橡胶、塑料、耐火材料及搪瓷等)其中碳钢设备常用.
3、按受力情况分为外压设备(包括真空设备)和内压设备,内压设备又分为常压设备(操作压力小于1kgf/cm2)、低压设备(操作压力在1~16 kgf/cm2之间)、中压设备(操作压力在16~100 kgf/cm2之间)、高压设备(操作压力在100~1000 kgf/cm2之间)和超高压设备(操作压力大于1000 kgf/cm2)
对于动设备,在运行时,要注意监测运行的振动、噪音、润滑状态、密封系统、流体的温度及压力,尤其是润滑管理的控制尤为关键,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转动设备大修甚至报废的事故,另一方面,密封的失效在日常维修管理中是常见的失效模式,对工艺安全的影响较大,可以做为日常维修的工作来管理和持续性地提高;8教育培训与应急救援经常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技能。对于静设备在运行时,要注意监测介质的温度、压力、流量、液位、PH值、Cl离子、S离子等腐蚀性元素,以避免腐蚀、冲蚀、应力疲劳等失效模式的意外发生.对于设备维护及管理的具体控制方案需根据设备的设计、制造、运行的具体信息及限制条件,依据RCM及RBI的方进行系统分析,以便依据具体明确的故障模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方案,以保证工艺安全及设备可靠性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