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智能工厂?
工业4.0一直在推动工厂向前发展,因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有望提供更具响应性,适应性和连接性的生产线。从物联网到人工智能,升级到智能工厂时需要考虑许多创新方面。
未来的工厂可以自主运行,可以运行识别和修复任何故障所需的诊断,而无需停止整条生产线。虽然升级到工业4.0主导工厂是许多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但了解智能工厂的原因以及如何开始这种转变并不总是很清楚。
“智能工厂”的发展,是智能工业发展的新方向。特征体现在制造生产上:
一、系统具有自主能力:可采集与理解外界及自身的资讯,并以之分析判及规划自身行为。
二、整体可视技术的实践:结合讯号处理、推理预测、彷真及多媒体技术,将实境扩增展示现实生活中的设计与制造过程。
三、协调、重组及扩充特性:系统中各组承担为可依据工作任务,自行组成良好系统结构。
四、自我学习及维护能力:透过系统自我学习功能,在制造过程中落实资料库补充、更新,及自动执行故障诊断,并具备对故障排除与维护,或通知对的系统执行的能力。
五、人机共存的系统:人机之间具备互相协调合作关系,各自在不同层次之间相辅相成。
智能工厂价值链:
1、制造资源
代表现实世界的物理实体,例如文件、图纸、设备、车间、工厂等,人员也可视为制造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系统集成
代表通过二维码、射频识别、软件、网络等信息技术集成原材料、零部件、能源、设备等各种制造资源。由小到大实现从智能装备/产品到智能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乃至智能制造系统的集成。
在智能制造中如何满足柔性生产?
首先是“感知”,这是人可以获取各种信息做判断的基础,集成各类传感器、机器视觉、测量设备等,产线有望获得感知。其次是“分析”,对采集的数据实时处理,分析挖掘后形成知识。再次是“决策”,所谓决策就是基于“知识”的生产管理对新的数据进行推理应用,产生相应生产决策数据或指令。然后是“执行”,就是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各种专有设备完成生产的要求。智能制造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设备的升级或单纯的人工智能开发,而是围绕用户的价值,实现全流程端对端互联,对整个制造行业进行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打造一个互联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