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压电容柜补偿过程中出现过补与欠补怎么办
一、什么是过补、欠补?
电力系统功率因数很低,线路呈“***”,对供电和用户都很不利,常常要加装高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补偿。
1、补偿得不够,线路仍呈“***”,就是欠补偿;
2、补偿过头了,线路呈“容性”,就是过补偿;
3、补偿得刚好,线路呈“中性”,就是全补偿。
二、常见的过补与欠补问题:
1、电力电容器容量下降而形成的补偿不足;
2、容量不够,欠补;
3、电容器配置不正确,大小配置一样,达不到按需就补,所以不是欠补就是过补。投切频繁而且容易损坏元器件。
高压电容柜并联电容器的控制方式和接线方式
一、并联电容器的控制方式:
并联补偿的高压电容柜有手动投切和自动控制两种控制方式。常规用于集中补偿的高压电容器组,均采用高压断路器进行手动投切。采用自动控制的并联补偿电容器可以达到较理想的无功补偿要求,但***较大,且维修比较麻烦,因此凡可不用自动补偿或采用自动补偿效果不大的地方,均不宜装设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由于高压电容器采用自动补偿时对电容器电路中的切换元件要求较高,价格较贵,而且我国目前有的产品质量尚不稳定,因此国标修订本中特别规定:在采用高、低压自动补偿装置效果相同时,宜采用低压自动补偿装置。
二、并联电容器的接线方式:
电容器采用Y形接线,在一相电容器发生击穿短路时,其短路电流仅为正常工作电流的3倍,因此运行就安全多了。所以新订国标修订本规定:在高压电容器组的容量较大(超过400Kvar)时,宜采用Y形接线(中性点不接地)。这时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应按电网相电压(即电网额定电压除以√3)来选择,例如10KV电网中,电容器Y形接法时应选用额定电压为11/√3kV的电容器;而电容器为△接法时应选用额定电压为11kV的电容器,通常电容器额定电压比电网电压高10%,以便电网电压正偏移10%时电容器也不致被击穿。
高压电容柜是一种静止的无功补偿设备。它的主要作用可以减少输电线路输送电流,起到减少线路能量损耗和压降,改善电能质量和提高设备利用率的重要作用。但电力电容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大电流经常性投入和退出,化学及物理相互作用,会导致补偿电容发生和火灾等风险,为减少此类风险,特规范维护及故障排除:
一、使用中的维护***:
(1)、应做好设备运行情况记录;
(2)、经常对运行的电容器组进行外观检查,如发现箱壳明显膨胀应停止使用,以免故障发生;
(3)检查电容器组每相的负荷可用无功电度表进行;
(4)电容器组投入时本身温度不能低-40℃,运行时环境上限温度(A类: 40℃,B类: 45℃),24小时平均温度不得超过规定值(类: 30℃,B类: 35℃)及一年平均我温度不得超过规定值(A类: 20℃,B类: 25℃)。如超过时,应采用人工冷却(安装风扇等)或将电容器与网路断开;
(5)安装地点和电容器外壳上热点的温度的检查可以通过温度计等进行,并且须做好温度记录(特别是在夏季)。
二、故障排除:
下面几种故障,用户可以在安装现场自行修理:
(1)箱壳上面的漏油,可用锡铅焊料修补;
(2)套管焊缝处渗油,可用锡铅焊料修补,但应注意烙铁不能过热以免银层脱焊。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是一种常用的电力设备,适用于我国高压配电系统中,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坚固可靠等特点。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功能强大体现在:
一.自动补偿功能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具有自动补偿的功能,有效的解决电网中存在无功功率的问题,提高功功率因素,从而改善电网质量,有效的避免大量能源损耗以及不利于供电生产的因素,根据电网功率因素的变化,未高压无功补偿装置会自动进行电流补偿的动作,从而实现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变小的效果,让无功损耗始终处于的状态,提供一个高素质的供电网。
二.记录检测功能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具有记录检测的功能,能自动检测电网中功率因素的变化,且能够记录保存检测数据以及设备的运行记录等,的管理以及控制电源线路,同时有效的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三.智能控制功能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具有智能控制的功能,可以更加的控制电网的无功功率。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在发出各种控制指令之前,会探测这些动作在动作后可能会出现的所有超限定数值,根据数值的变化程度,以此来减少动作的次数,从而保证电网的高质量。
四.异常报警闭锁功能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具有异常报警闭锁的功能,一旦电源线路出现异常故障时,高压无功补偿装置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动作,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值班人员前来查看,从而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高压无功补偿装置还能利于检修人员的工作,因其能够显示故障的部位,帮助检修人员的维修。
五.安全防护功能
高压无功补偿装置有着完整手动操作装置和电动操作装置,可实现手动操作和自动操作的功能,手动操作可寿可使高压无功补偿装置退出任何一电容器的自投状况,内部的控制器进而实行自动闭锁,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