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呼吸机的相关分类。
一.按照通气频率供气
1. 高频通气:通气频率gt;60次/分。 1. 优点:低气道压,低胸内压,对循环干扰小,无需密闭气道。 2. 缺点:不利于二氧化碳的排除。 3. 分类:高频正压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高频振荡通气。
2. 常频通气:通气频率lt;60次/分。
二. 按是否有同步装置或性能分类
1. 同步型呼吸机:病2人的自主呼吸的吸气开始时可以触发呼吸机,使 其向病2人呼吸道内2供气,并产生吸气动作。
2. 非同步型呼吸机:病2人的呼吸或吸气负压不能触发呼吸机供气,一 般只用于控制性机械通气的病2人。
三. 按适用的对象分类
1. ***呼吸机
2. ***呼吸机
3.***呼吸机
四. 按工作原理分类
1.简易呼吸机
2. 膜肺
呼吸机主要的机械通气模式。
(一) 间隙性正压通气(IPPV):在吸气相是正压,呼气相压力为零。气道情况,报警通常看到的是气道内高压,包括气道打折、人工气道内冷凝水集聚、病1人不配合,导致气道内的分压报警。 1. 工作原理:呼吸机在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体压入肺内,压力上升到一 定的水平或吸入的容量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呼吸机停止供气,呼气阀打开,病2人的胸廓和肺被动性萎陷,产生呼气。 2. 临床应用:各种以通气功能为主的呼吸衰病1人,如COPD等。
(二) 间隙性正、负压通气(IPNPV):吸气相为正压,呼气相为负压。 1. 工作原理:呼吸机在吸气相和呼气相均可以起作用。 2. 临床应用:呼气相负压可以造成肺泡萎陷,造成医源性肺不张。
呼吸机的控制方式。
1.电子线路控制气控气动的呼吸机只能实现***简单的通气功能,控制精度也很差,适用范围非常有限。利用电子线路来控制,实现所谓的“电控气动”或“电控电动”,可以实现精1确地控制,能够完成的呼吸模式也更多,可以实现一些基本的报警功能。
2.计算机控制 要实现越来越复杂的通气功能,以及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分析监测,甚至实现一些智能化的自动功能,则只有在计算机的应用之后才能做到。由于计算机应用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可以说,目前已经没有不使用计算机进行控制的呼吸机了。当然,这也得益于蓄电池技术的发展,使院外急救和院内患者的转运也能使用性能优越的电控呼吸机。一般在正规渠道购买的呼吸机的***和使用咨询等***服务会比较好。
呼吸机不良事件的控制。
我们在使用呼吸机时,会遇到一些呼吸机的一些不良事件,下面就教你们如何去控制。
(1)加强呼吸机的预防性维护、计量检测和报废管理。
(2)建立呼吸机的日常使用和管理制度。
(3)加强呼吸机不良事件的监测、收集和上报。
(4)严格监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
(5)严格执行呼吸机的消毒程序。
(6)按时更换呼吸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