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性发展层面,是体适能概念构成中的***,比重虽然不如其它内容,但也是训练过程中非常必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一、个体与团体的差异、团队间的协作;
二、规则感的建立;
三、保持健康意识的建立,以及形成运动习惯。
对***,特别是低幼年龄段的儿童而言,“团队协作”,更多的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具备这一行为的基础。所以,这更多的是一种“***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主动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快会认知到个体与团体的差异,而这是进入下一阶段发展的核心特征。我们提倡推广体质检测和体适能训练方案,在体质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在针对运动弱项的训练时做到更具有针对性,***终希望孩子们能全提高个人的运动表现能力,并且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当***表现出这一特征时,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既团队间的沟通和对话(属于语言发展能力)、在团队间的情绪控制、团队规则意识,这些都可以通过特别设计、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运动类游戏来培养。然后,当整个团队成员彼此相当熟悉、彼此间的认知发展都达到一定高度后(通常在***园大班左右年龄段),可以继续发展在团队中分担工作的能力、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体抵抗风险的能力。据了解,早在1980年,美国就将体适能列为“改善***健康所需关注的15个领域”之一。
而第二点规则感的建立,它的前提条件是孩子能够听懂简单的指令,而这也是对低年龄段孩子开展体适能训练的难点。低年龄段的孩子认知发展差异巨大,年龄只能作为参考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依据。在我们托班入托的孩子,基本在2.5岁左右就能理解一些简单的指令,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有限的规则意识。但对大部分的孩子而言,3岁及3岁以上,才能具备这一特征。再比如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避免使用过于生硬、打击情绪的词汇等等。
第三点,鼓励和支持。
其实,这一原则可能是早期教育中为重要的原则之一,因为低年龄段的孩子,并不会完整表达、把控自己的情绪,他们需要和***之间建立起充足的信任,才能获得内在的安全感,而这层安全感,是之后进行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
虽然运动类的课程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但为所有的孩子们提供一个温暖、轻松、支持的心理社会环境,使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给予的尊重、理解、关爱和接纳,是每一个从事儿童教育的老师所必须掌握、具备的基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