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工位重组(生产线平衡):工位重组是生产线平衡改善的基本原则,它是对生产线的全部工序进行平均化,调整作业负荷,以使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的一种方法。以计算出的生产节拍为基准,结合原生产线各工位的作业工时来重新排列工位。生产线平衡改善原则:①改善耗时长的工位的方法:分担转移;作业改善压缩;增加1人作业,可使耗时比较长的工位,能够缩短时间;②改善耗时短的工位的方法:拆解去除;分担转移;作业改善后合并,作出改善对策后,作成工位预定工数表,并算出其编成效率。

作业工数测定步骤:①按照原生产线提供的工艺流程和各工位作业人数作成工数测定表;②选择测量对象;③观察作业周期的全过程,将所有操作分解成操作点;④工时测定,(例):拿部品-组装-放部品-拿部品。对每个工位反复进行5次测定;⑤作成生产线整体的工数测定表,计算出各工位的平均工数和人均工数,并用平衡图表示。

生产线的种类,按范围大小分为产品生产线和零部件生产线,按节奏快慢分为流水生产线和非流水生产线,按自动化程度,分为自动化生产线和非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的主要产品或多数产品的工艺路线和工序劳动量比例,决定了一条生产线上拥有为完成某几种产品的加工任务所必需的机器设备,机器设备的排列和工作地的布置等。生产线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适应多品种生产的需要;在不能采用流水生产的条件下,***生产线是一种比较***的生产***形式;在产品品种规格较为复杂,零部件数目较多,每种产品产量不多,机器设备不足的企业里,采用生产线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