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的实质
“本地化的实质是一种改变游戏内容,再创造的活动。”因为本地化目标市场地的不同,导致本地化工作在完成基本的内容文本翻译的前提下,不得不考虑到后期市场营销、运维等后续细节,而要完成这些就需要游戏的开发者、本地化团队、代理、运维集体参与,对游戏中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斟酌,甄别原来内容有哪些可能会冒犯到国外的玩家,对其进行改动。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变了样,会误导读者,甚至使宣传效果适得其反。
为什么需要这么麻烦呢?游戏翻译如果仅仅是直译,那根本不叫本地化。要实现本地化,本地化团队需要深入了解这款游戏,并且将它的精神与目标语言进行i大程度的融合。看看《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3》简中版里不时出现的网络流行语便可见一斑。
译后编辑/交互式机器翻译
(1)译后编辑
译后编辑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人工直接修改机器翻译的自动译文来完成翻译。译后编辑是的人机交互方式。SDL 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通常支持谷歌翻译等API来直接获取机器翻译的自动译文,因此译后编辑是目前i流行的辅助形式。如果机器翻译的自动译文质量较高,人工修改量就比较少,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译员的生产效率。但在行业实践中,译后编辑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有时甚至仅仅是聊胜于无。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机器翻译系统对应的译文质量远未达到人工翻译场景的用户期望。如果机器翻译的自动译文质量较差,译员不得不为了少打几个字而分析和修改漏洞百出的整句译文,其代价远超过直接翻译。僵化的译文和似是而非的术语翻译使得译员使用机器翻译的热情并不高,而重复纠正相同错误的乏味感和反复修改仍不能满意的挫败感也使用户感到沮丧。但在行业实践中,译后编辑面临诸多现实挑战,有时甚至仅仅是聊胜于无。
近两年来,***网络机器翻译发展迅猛,译文质量显著提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顺而不信”和翻译结果难以干预等问题。因此,***网络机器翻译仍需要相当长时间才可能在实践中显著改善译后编辑的人机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