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树在2 至3 龄即可砍伐其树皮,一般在春季、秋季或冬季砍伐,所以当地有春构、秋构、冬构几种称呼,每棵树的砍伐周期是两年。我们主要考察了六合灵地村,但对木禾村、地基蜜村也进行了一些调查,这些地区太偏僻,外人进入,当地纸工对我们极为欢迎。10)加药经过冲碓后纸料纤维已经非常均匀,此时可放到捞槽中,加清水调稀,并把残余灶灰完全洗去,再加沙松树根汁作为纸药,每抄2把纸(700张)用5桶沙松树根。在灵地村,晚上住宿在64 岁的高祖珍先生家,与这位对白棉纸极为熟悉的老纸工彻夜交谈。白天,我们直接参加了白棉纸的生产过程,边干边记。据我们的直接调查,白棉纸土法生产工艺流程为:浸泡———加石灰———蒸煮———去灰———压榨———抹灰———二次蒸煮———洗涤———舂碓———加药———捞纸———榨水———揭坑———裁齐

当地白族纸工还告诉我们,过去还能制造花帘纸,这是迎光看纸时,可见各家的专用图案或名字的一种加工技术。这实际上就是水纹纸(或称为砑花纸) 技术。由于白棉纸虫不蚀,不变色,过去白族写契约一定要用白棉纸,常常还用作扎纸花、剪鞋样、糊灯笼和糊窗子等。连史纸不仅薄,而且具有很好的韧性和吸水性、表面细腻光滑,所以它在金石印学领域使用非常频繁。在民间艺术中(例如吹吹腔) ,还多用白棉纸制成各种面具,如大花脸、大头娃娃等脸谱。小孩玩的不倒翁、蝴蝶等玩具以及民间***的风筝也用白棉纸制成。白棉纸比一般的构皮纸坚韧,纵横向拉力强,***常用于捆的白棉纸一般裁成10CM 宽,50 - 60CM 长。白棉纸吸水性和吸油性都很好,我们也经常见到昆明一些工厂常用鹤庆的白棉纸去擦机器。




①:吸水性强是由于材料本身和加工工艺的原因,没有吸水性极强的连史纸是不能吸附在石材上的。
②:韧性是由于材料制作技术和捞纸工艺的原因,只有韧性的连史纸在拓印的棕刷擦刷的过程中才不容易开洞和***。
③:光滑是因为连史纸纤维细腻,薄是使连史纸更好的吸附在石材表面,只有完全吸附后,扑墨扑在光滑的连史纸表面才会乌黑发亮,揭起后平整不发皱。12)榨水把湿纸放在木凳上,放上木板,先用人力压榨,然后再用钢绳将木板绞紧,压一个昼夜的时间,使纸呈半干状态,此后纸压为原厚的三分之一。古籍修复同样要求纸张的吸水性和韧性,在裱糊过程中才不易损坏,光滑而又薄的连史纸裱糊后的古籍不会太厚,有利于古籍的存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