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情况下,企业在经营期间开展税收筹划,其切入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环境。当前,我国各行业、各地区税收政策层出不穷,而且不同的税务***,其税收征管的实践差异也很大。所以,想要做好企业税收筹划,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企业特定的经营环境。如若把握不好,那么将很容易增加筹划风险或加大筹划成本。另外,除上述外部环境外,对于企业内部环境的把控也很重要,这主要是指企业管理层的***意识以及企业执行层和决策层之间的企业文化认同程度等。
2、税种。从税种这一角度切入,我们需要把握三个因素,分别为:(1)经济与税收相互影响的因素,也就是某个特定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2)税种自身因素,这主要看税种的税负,一般来说,税负弹性大,税收筹划的潜力也大,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性也大;(3)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这是因为,企业现阶段的目标往往决定了企业面临的主要税种和承担的主要税负,这对以后企业的税负也会有影响,需要认真进行筹划。
3、******环节。在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期间,有些小税种对于企业来说虽然不是主要税种,但是也需针对其***关键环节进行筹划。如在所有者权益增加时,怎样缴纳***的问题;企业房产确定原值时,要考虑土地使用权价格与土地工程价款剥离会对房产税产生影响等等。这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支出。
4、税收优惠。当前,我国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企业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以减少符合条件的企业的***支出。因此,可以说,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本身就是税收筹划的过程。不过,企业选择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税收筹划,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不能曲解税收优惠条款,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二是***人应对税收政策进行充分了解,并按法定程序进行申请。
在外贸企业申请出口退税的过程中,究竟都需要规避那些“骗税”方法呢?
1、以真货为***,循环进出口骗税。通常,采用此种方式一般是指骗税分子利用登记制度改革的便利,虚设多家货代,报关行和出口企业,并借助某种商品为骗税***,在境内包装成高品质或贴货物,然后再以高价报关出口离境,获取出口额及信息单证用于办理退税。随后,***出口到境外,通过实际控制注册的公司接货后,换装或拆装,再以原材料、非限制类固废或零部件等品名,以控制的其他注册公司名义***低税报关进口,实现***回流,如此循环往复。因此,该类骗税方式隐蔽性极高,危害性也极大。
2、炮制出口数据,逃避海关监管。一般而言,采用此种骗税方式往往是以伪报、虚报货物品名、货物税则号(高报退税率)、高报出口价格等方式来进行,甚至简单、粗暴地虚报数量闯关,如被监管部门发现,则以错误申报为由接受行政处罚,之后又故伎重演。当前,采用此种方法进行骗税主要有三种操作形式,分别为:(1)真货出口高报价格;(2)无货出口拼箱;(3)篡改数据属性配货。然后在虚构退税单证、配货配票虚构货物流后,通过等虚构收汇资金流,实施骗税。
3、采取挂账形式,虚构外汇资金流。其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1)利用收汇核销监管盲区挂账混账。其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时间差突击骗税后“弃汇”走逃,另一种是采用移花接木手法将其他项目收汇冒充申报退税项目收汇。(2)利用离岸资金“壳”虚构收汇流。即利用实际控制的离岸公司或注册的其他公司将非货物贸易外汇用于付汇,隔离出口货物的真实性信息,虚构收汇资金流。(3)利用虚构外汇资金流。该种方法采用的手段为与境内外骗税分子相,然后以付汇名义制造出口货物收汇的假象。可以说,该种操作方法是实质性作案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