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滴灌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滴头点滴的方式,缓慢地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的输水方法。过去,滴灌多是用微管式的滴头,滴头一端固定在输水管道的支管上,一端放到作物的根区附近。涌泉灌溉是通过安装在毛管上的涌水器形成的小股水流,以涌泉方式使水流入土壤的形式.涌泉灌溉的流量比滴灌和微喷大,一般都超过土壤的渗吸速度。由于这种微管滴管滴头很细,很容易堵塞,特别是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水质比较硬,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容易发生堵塞;另外,滴头的出水均匀性差。近几年来,已开始使用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水,出水比较均匀,而且安装方便,造价低,00
运用灌溉施肥技术,为作物及时补充价格昂贵的微量元素提供了方便,并可避免浪费。滴灌系统仅通过阀门人工或自动控制,又结合了施肥,故又可明显节省劳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保证了全覆盖灌溉
机械蓄水保墒措施主要包括:深翻(深松)、早耕、耙耱、中耕松土、雨后(灌后)适时锄地松土、少耕和免耕等,是千百年来行之有效的蓄水保墒措施。近年主要推广了深松中耕等措施。因此,同样灌溉面积下,滴灌系统的首部工作压力常常比喷灌系统低。所谓早耕是指农作物收获以后适墒早耕;所谓深耕是提高土壤调控水分能力和管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所谓耙耱是指翻地后用齿耙或圆盘耙进行碎土、松土、平整地面,实行翻地——耙地——耱地的“三连贯”作业,可以进一步耱碎表土、耱平耙沟,使田面更加平整,并具有轻压作用,使地面形成一个疏松的覆盖层,减少蒸发;所谓雨后(灌后)适时锄地是指一场透雨或一次灌溉之后的农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消耗速率大,这时锄地松土或中耕松土都可以达到***毛细管,减少土壤水无效蒸发,提高对降水量的纳蓄能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