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一步,互联网将如何重塑社会形
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本身看着很像个学术问题,也并不重要,但实际上这种趋势会影响每个人,并一定会改变社会的结构。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社会到底会走向那里?这也许可以从***的方式看出一些端倪。
互联网公司会有很多种,但盈利模式不外乎六种
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很多,但经过验证的盈利模式则没有那么多,大致有下面六种:
di一种模式是传统的卖货模式,可以包含传统的百货里的东西和这类服务。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实现出来就是电商O2O。
第二种模式也算卖“货”,但货有点特殊,卖的是数字产品的使用权。初是Windows的License模式,到现在则体现为IaasS,PaaS,SassS的服务费。Windows,Or***e现在仍是License模式,但云服务已经过度到只收服务费了。但这种模式确实有可能打造一种纺锤形的社会,并且会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是比较值得期待的。
第三种则是搭平台进行分成模式。这在起点这样的网站上体现的比较明显,在那里作者与起点网分享付费订阅的收入。
第四种模式是广告模式。这模式骨子里相当于是卖流量。而广告本身又可以分为三代:di一代是电线杆小广告式的,门户的广告,电视的广告都是这种;第二代是Google式的,根据关键字提供相关联广告;第三代则是基于人的,软文类广告是这类。
第五种则是卖增值物品。游戏和***的皇冠都是这种模式。
第六种是虚拟央行模式。这个比较特别,需要多说一点。央行和一般***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但制造钱。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对快销品来说现在我们通常听到的B2B,跟真正要达到的那个B2B还有很大的差距离。现实里央行可以通过发行更多的chao票来收铸币税,但对于虚拟世界这就是一种盈利模式。想象下只要一个虚拟社区足够大,那它的虚拟***就具有极高的交换价值,这样一来发行量就是可以赚到的钱。当然你恶意发行肯定会在虚拟世界导致通货膨胀,但在极度通货膨胀和不通货膨胀间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在很多时候你可以即发行10亿也可以发行11亿,只要未来有办法回收。这背后其实是***发行权的价值,其实是一种很微妙的模式。这模式逻辑上成立,所以我把它列在这里,但这题目太复杂,在这篇里不会展开太多。
眼下来看经过确实验证的模式大致就这么多,所以可以认为不管一个公司讲了多少让人眼花缭乱的故事,如果不能在这几种模式上找到依托,那其实这公司没有未来。
新兴业务寻求突破
尽管大方向保持不变,但新业务在两家巨头财报中也占据了不小的位置,技术优势也被视为未来攻城略地的关键。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阿里云2016/2017财年营收达66.63亿元。自2015/2016财年季度以来,阿里云已经连续8个季度保持超过100%的高速增长。这种平台 手艺人的模式注定会造成贫富差距,在阿里上做电商的不太可能比阿里还***,越个性化这种可能性越小,因为目标用户会变少。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单季度营收为21.63亿元,而在上一财年,阿里云整体营收为30.19亿元。财报还透露,阿里云用户已经从互联网企业拓展至大型企业,覆盖***、媒体、零售、制造、能源、等行业。
作为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的科技增值服务在2016/2017财年第四季度中继续得到加强。从2015年11月份起,阿里巴巴平台开始应用人工智能,通过聊天机器人来处理海量消费者查询。截至2017年3月份,人工智能技术每日能够实时处理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查询。二、新物流受到渠道扁平化、订单碎片化等方面变革的影响,物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阿里云的人工智能创新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比如,ET大脑正协助医生向等多种***发起挑战。在前沿技术领域,网商***采用量子技术在专有云上完成了量子加密通讯试点。阿里云总裁胡晓明表示:“阿里云现阶段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对新技术的***,并将在亚洲市场的优势扩展至***。”目前,阿里云在美国西部、美国东部、欧洲、中东、新加坡、香港等***14个地域设有数十个飞天数据中心,覆盖***主要互联网市场。过去一年中,阿里云在海外市场的规模增速超过400%。
B2B共享经济体思维对便利店改革有什么影响?
B2B型农村电商、快消B2B,以及近来大热的“便利蜂”,他们共用一个核心思想,经典商业模型——7-Eleven。
不久前,线下便利店“便利蜂”因获得斑马资本合伙人、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的***而迅速成为“网红”。此外,便利蜂创始人王紫背景同样引人深省——原7-Eleven高管。
7-Eleven的人效与阿里的人效相当,核心是B2B思维
“世界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 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在零售业中流传甚广的一句话,可以侧面体现它的地位。作为***更大的便利店特许加盟***,截至 2016 年 2 月底,7-Eleven在全世界17个***和地区已开设了58904家店。
公开资料显示,2016 财年,阿里巴巴利用3.6万多名员工,创造了427亿元的利润;与此同时,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元的利润,人均利润与阿里相当,接近 120 万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