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理与处置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量化:减少污泥终处置前的体积,以降低污泥处理及终处置的费用;
(2)无害化:通过处理使污泥稳定,终处置后,不再产生污泥的进一步降解,从而避免产生二次污染,达到污泥的无害化与卫生化,如去除***或灭菌等:
(3)资源化: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由于污泥主要成分包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因此可以用来产生肥效,改良土壤。污泥的有机质具有一定的热值(2200~4000kcal/kg·干污泥),因此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低热值的燃料加以利用。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无机质,在处理后也可以作为建材的原料。毫无疑问,以上三种资源化途径,均要求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污染和卫生方面是安全的。
我国污水厂当前的污泥处理思路主要有两个技术方向。是以消化为主导的处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当前的污泥处理设备设施不完备,而污泥消化在管理和设备上的要求高,我国现有的设施和技术达不到污泥消化发展的标准。导致我国污泥消化进程慢,甚至很多污水处理厂都不重视污泥消化。第二个主导技术思想则是以资源化为主导的技术方向。污泥资源化从技术的角度来说难度不大,但是由于我国污水厂设备和成本的的限制,导致污泥没有有效资源化。我国当前的污泥处理技术思路主要以借鉴国外***技术为主,在污泥的发展中,相关部门和处理厂应该对污泥处理技术思路进行反思,借鉴国外的***思想,同时也应该进行创新,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思路。
污泥按其来源分大致可分为给水污泥、生活污水污泥和工业污泥三类,前两种污泥一般称为市政污泥,工业污泥一般可分为有机和无机污泥两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市政污泥产量越来越大,以前我国污水处理工程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重水轻泥”现象带来的污泥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污泥处置处理问题逐步得到重视,污泥的脱水处理开始得到普遍应用,机械脱水逐渐成为主要的污泥脱水方式。污泥机械脱水技术按照原理划分可分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和离心脱水3类。真空过滤脱水在早期市政污水处理厂使用较多,脱水后泥饼含水率一般高于85%;离心脱水在多行业有广泛应用,出泥含水率一般为75%-80%;压滤脱水又分为带式压滤脱水和板框压滤脱水,压滤脱水为了提高污泥脱水性能,一般会加药剂调理,带式压滤脱水在我国大中型污水处理厂应用较为普遍,出泥含水率一般为82%左右,板框压滤脱水通常用于对脱水率要求较高的场合,出泥含水率一般为6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