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水体基层、水生植物和微生物等进一步净化雨水。此外,还建有自动控制系统,对磷、氮等主要水质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和控制。使该水系统达到一种良性循环,野鸭、水鸟、鱼类等动植物依水栖息,使建筑、生物、水等元素达到 自然 的和谐与统一。
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防洪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措施被提了出来。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调蓄起来并利用为一种可用水源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城市径流量,延滞汇流时间,减轻城市排洪设施的压力,减少防洪***和洪灾损失。1建筑屋面或小区雨水集蓄系统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和工业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浇灌、冲厕、冷却循环等中水系统。


相较而言,我国的雨洪调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多限于城市小区尺度,以工程设施的探讨为主,相对缺乏以雨洪管理、水质保护和景观综合效应为目的宏观尺度雨洪管理规划。[但仍有部分学者的研究开启了整体和多目标解决雨洪问题的尝试,如董淑秋等人对北京首钢工业改造区进行的雨水利用综合规划,俞孔坚等人从生态景观视角对城市雨洪管理系统的研究及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实践等等。收集雨水的系统并不复杂,投入大的是雨水收集蓄水池,其次是输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