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力容器的材料 1. 压力容器用材料的质量的规格,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材料生产单位必须保证质量,应按相应标准的规定提供质量证明书(原件),质量证明书的内容必须填写齐全,并经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盖章确认.材料生产单位应按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在材料的特定部位或其他明显的部位作出清晰、牢固的钢印标志,至少包括材料制造标准代号、材料牌号的规格、生产(批)号、生产单位名称的检验印鉴标志. 2. 钢制压力容器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试验要求,应符合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① 压力容器选材除应考虑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外,还应考虑与介质的相容性.压力容器专用钢材的P不应大于0.030%,S含量不应大于0.020% . ② 用于焊接结构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其含碳量不应大于0.25% . ③ 压力容器的筒体、封头、人孔盖、人孔法兰、人孔接管、膨胀带、开孔补强圈、设备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的设备主螺栓的公称直径大于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均为主要受压元件. ④ 焊接材料应按相应标准制度、检验和选用.焊接材料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和清晰标志.严格执行焊接材料验收、复验保管、烘干、发放和回收制度.
压力容器粒状贝氏体Bg和M-A组元的形成原因及其对焊缝性能的影响
1块状铁素体形成之后,待转变的富碳奥氏体呈岛状分布在块状铁素体之中。
2在一定的合金成分和冷却速度下,这些富碳的奥氏体岛可转变为富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称为M-A组元。
3在块状铁素体上M-A组元以粒状分布时,即称“粒状贝氏体”,简称Bg。
4由于粒状贝氏体的奥氏体岛,可有不同的转变或分解。当岛内在冷却过程中部分地转变为马氏体(形成M-A组元)时,则此时韧性下降;而岛内奥氏体也可能在较缓冷却时部分的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并有残余奥氏体,则此时的韧性上升。
淬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快速冷却,称为淬火。一般来说,淬火时为了得到马式体***,使钢得到强化。
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C,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型***的工艺。正火的冷却速度比退火快,得到的***比较细,机械性能也有所提高。
回火
钢淬火后为了消除残余应力及获得所需的***和性能,把已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机械冷却的工艺。
按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低温回火的温度是150—250°C;
中温回火温度是350—500°C;
高温回火温度是500--650°C
以上回火温度中没有250--350°C温度范围,是为了避开钢产生低温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