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引铜杆常见的质量缺陷
上引法在我们铜麒镁业投产以来,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上引铜杆厂家的各种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研究,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经验,使铜杆质量得到了保证。机组按照年生产能力分为2000吨,3000吨,4000~60000吨8000~12000吨四级。上引铜杆常见的质量缺陷有:裂纹、气孔、疏松、表面凹坑及凸棱、冷隔、发脆。下面就针对上述缺陷产生的原因及防止措施分析如下:
裂纹,表面横向裂纹产生的原因 L卜l结晶器的石墨模使用时间过长,表面粗糙,铸坯上行阻力增大而造成表面横向裂纹。铜液温度高,牵引速度快.铸坯表面冷却快,内部冷却凝固慢,铸坯表面受收缩应力的作用而出现表面横向裂纹。作覆盖用的木炭,烘烤不干,含水份较多,入炉后汽化,易造成表面裂纹。3,从理论上说,要是能改进结晶器,能插入铜液更深一点,就更好。原料材电解铜含其他金属杂质较多,表面酸迹严重,开花铜豆较多,易造成表面裂纹。铸杆坯内部裂纹产生的原因 铜液温度高,牵引速度快,易形成内部裂纹。结晶器内部中管变形,使水冷却不均匀,造成内部裂纹。木炭覆盖不严,高温铜液从空气中吸气严重而造
低氧铜杆更容易拉伸
各种漆包线中应用的是都是低氧铜杆,原因是低氧铜杆是连铸连轧,相对无氧铜杆而言,低氧铜杆对漆包线的性能更适应些,如柔软性,回弹角,绕线性能等。占国内总产能的比重达到67%以上,而吨,其中传统工艺的产能为不完全产能。但低氧铜杆对拉丝条件要求相对苛刻些,例如同样拉伸0.2的细丝,如果伸线条件不理想,普通的无氧杆可拉而好的低氧杆就会断线;
低氧铜杆生产
铜电缆的原材料少不了上引铜杆厂家,铜杆生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连铸连轧法和上引连铸法。铸坯表面冷却快,内部冷却凝固慢,铸坯表面受收缩应力的作用而出现表面横向裂纹。连铸连轧低氧铜杆的生产方法较多,其特点是金属在竖炉中融化后,铜液通过保温炉、溜槽、中间包,从浇管进入封闭的模腔内,采用较大的冷却强度进行冷却,形成铸坯,然后进行多道次轧制,生产的低氧铜杆为热加工***,原来的铸造***已经破碎,含氧量一般为200~400ppm之间。
铜麒镁业***生产无氧紫铜杆,为各大电缆厂供货,此外我们还生产水冷电缆、铜排、铜软连接等。
无氧及低氧杆拉丝条件
铜杆是电线电缆的原材料,我们根据氧的含量把铜杆分为两类,无氧及低氧杆。该机组可以直接从电解铜连续熔铸生产不同规格的杆材、管材、扁坯或其他异型材。无氧铜是含氧量在10-20个PPM以下,但目前有的厂家只能做到50个PPM以下.低氧铜杆在200-400个PPM,好的杆子一般含氧量控制在250个PPM左右,上引铜杆厂家一般采取的是上引法,低氧杆是连铸连轧,两种产品相对而言低氧杆对漆包线性能更适应些,如柔软性,回弹角,绕线性能.但低氧杆对拉丝条件相对要苛刻些,同样拉伸0.2的细丝,如果伸线条件不好,普通的无氧杆可拉而好的低氧杆就断线,但如果放在好的伸线条件,同样的杆子,低氧杆说不定就能拉到双零五,而普通无氧杆多只能拉伸到0.1而已,当然做的细的如双零二却非得依靠进口的无氧铜杆了.目前有企业尝试用剥皮的方式来处理低氧杆来伸0.03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