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水水质
SS:固体悬浮物,一般单位mg/L。一般指:应滤纸过滤水样,将滤后截留物在105℃温度中干燥恒重后的固体质量。
COD:化学需氧量,一般单位mg/L。COD的测定原理是:用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称为化学需氧量。用CODCr,一般用COD表示。COD优点:能较地表示污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时间仅需数小时,且不受水质影响。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BOD:生化需氧量,一般单位mg /L。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消耗溶解氧的量。
NH3-N:氨氮,一般单位mg/L。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 )形式存在的氮。
TP:总磷,一般单位mg/L。污水中含磷化合物可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两类。
大肠菌群数:是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以个/L计。
***总数:是大肠菌群数、病原菌、病毒及其他***的总数,以每毫升水样中的***菌落总数表示。
污水处理方法
一、活性污泥法
1、传统活性污泥法(一般指需氧活性污泥过程Aerobic Wastewater Process)。
2、A/O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处理,所以A/O法是改进的活性污泥法。
基本原理:A/O工艺将前段缺氧段和后段好氧段串联在一起,A段DO(溶解氧)不大于0.2mg/L,O段DO=2~4mg/L。在缺氧段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提高氧的效率;在缺氧段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有机链上的N或氨基酸中的氨基)游离出氨(NH3、NH4 ),在充足供氧条件下,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 )氧化为N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A池,在缺氧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

新型饮用水处理工艺釆用SBR工艺,,一个池子内把加药、曝气混合、絮凝、沉淀溶为一体,简化了工艺,精炼了设备,同时在曝气混合过程中也增加了水中的溶解氧,提高了出水品质。
絮凝沉淀采用天一水务集团自主研发的天然絮凝剂,矿物成分,杜绝了PAC十PAM化学污染,更有利于***健康。
沉淀后出水再经超滤膜过滤,超滤膜可滤除水中99.99的***、微生物,使饮用水更安全,同时因不需加氯消毒,彻底杜绝了余氯对人民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