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商户选招上,要更注重“背景”
笔者曾经提过“商户赋能”的概念。假如商户有上游供应链背景,特别是自产自销背景,那么他们不仅更有经营动力,而且产品也会更受顾客欢迎。特别是对于社区农贸市场,因为体量较小,周边小菜场竞争影响大,所以,对入驻商户的选择上,一定要严加把关,优选特种商户。
正如上述农贸市场,因为商户没有办法提供更齐全的本地菜、现杀猪肉和有竞争优势的水产,结果周边小菜店来个“你无我有”,价格还便宜,使得上述农贸市场陷入极为被动的局面。

02 | 加强食品安全为何与经营户有关?
想让消费者“买地放心、吃地健康”,农贸市场需要对经营户进行相关培训教育。为什么是经营户呢?因为经营户是首要面向消费者的群体,称他们为一个农贸市场的“脸面”也毫不为过。多数情况下消费者购买到商品,不论好坏也都是直接找上经营户——商品好、物超所值,直接表现就是成为了某个摊位的常客;不好的话则依自古以来的习惯直接***讨要说法,不过后面这种情况经过智慧农贸市场的严格管理后也不存在了。

02 | 检测,不只为了安全
很多智能化农贸市场都开始配备食品安全检测室,检测结果滚动在LED屏幕上,以求消费者看到能有个心理慰藉。有些更富责任心的市场加入追溯功能,在小票上追加追溯码,以在交易完成后给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追溯、交易详情核对以及离场对经营户进行评价反馈——智能化农贸市场的检测,只是为了安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