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动葫芦故障原因 1.1 移动软电缆折断。 其原因是电缆在多次循环受力和较高温度下疲劳老化。 1.2 控制电缆断线。由于控制电缆长,电动葫芦移动距离大, 在操作人员的扯拽下经常造成断线和接线松脱。
1.3 接触器触头烧坏。原因是:对于反复短时工作制的电动机,其等效发热电流太大,此外在转换过程中,换相过快, 接触器的电弧续流也易造成相间短路而烧坏接触器触头。 而一般电动机,工作电流小于额定电流, 起动电流虽然为额定电流的4—7 倍, 但是毕竟时间很短,对触头的损伤不大,接触器在设计时只要触头容量大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1.25 倍即可。但电动葫芦电动机是一种特殊工作状态的电动机,重载起停频繁,反接制动,散热不良等。所以在选用电动葫芦接触器时,按一般电动机设计,不符合电动葫芦的实际工作特点,接触器烧坏是必然的结果。 1.4 原限位器是利用电动葫芦的排绳器的位移来推动, 由于钢丝绳比较长(起升高度为25 米) ,并且到达工作面钩头距电葫芦仅有1 米距离,排绳器经常发生机械卡涩,使限位开关失灵。
电动葫芦的组成部门有:电机、传动机构、卷筒和链轮。以电机和卷筒相互位置差异大抵可分为四种范例。
(1)电机轴线垂直于卷筒轴线的电动葫芦接纳蜗轮传动装置, 宽度方面尺寸大, 布局笨重, 呆板效率低, 加工较困难。现在已没有厂家生产这种布局型式的产品了。
(2)电动机轴线平行于卷筒轴线的电动葫芦,其好处为高度与长度尺寸小。其缺点为宽度尺寸大, 分组性, 制造与装置庞大。轨道转弯半径大。
(3)电机装在卷筒内里的电动葫芦,其好处为长度尺寸小, 布局紧凑。其紧张缺点为电机散热条件差, 分组性差,查抄、安置、维护电机不便, 供电装置庞大。
(4)电机装在卷筒表面的电动葫芦,其好处为为分组性好、通用化程度高、变化起升高度容易、安置检修方便。其缺点为:长度尺寸大。
1、采用单层缠绕钢丝绳的电动葫芦应采用导绳器,吊钩空载下降时钢丝绳仍能从导绳器中排出,当起升、下降额定载荷时,钢丝绳对卷筒轴线垂直面的偏角为±3°。
2、电动葫芦额定电压380v50HZ,工作环境温度为-25°- 40°。
3、电动葫芦常温绝缘电阻不小于1.5兆欧,接地电阻不大于0.1兆欧。
4、起升速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5%,横行速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15%,起升高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的-5%。
5、起升速度的运行偏差为名义值的±5%,横行速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的±15%,起升高度的允许偏差为名义值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