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湖石为我国古代著1名四大玩石之一,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它是指产于环绕太湖的苏州洞庭西山、宜兴一带的石灰岩,其中以鼋山和禹期山为著1名。
我国古代就开发利用太湖石,白居易曾写有《太湖石记》专门描述太湖石,《云林石谱》中也专门有记载,而发生在北宋末期的“花石纲”指的就是太湖石,从而引起了农民起义。赏石、玩石、藏石不仅仅是古今名人雅士的爱好,近年来更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一大爱好。历史1上遗留下来的著1名太湖石有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等园林名石。
根据产地,太湖石可以分为南太湖和北太湖两种:南太湖是指太湖流域、洞庭湖流域及其周边山地所产的南太湖,大多数为水太湖,是水浪冲刷形成的,多孔穴;北太湖产于秦岭、太行山等地,大多数都是埋在含二氧化碳和水的土层里,由于长期被水溶蚀,表面多呈苍青色或***,形状怪异,雄浑有力。
所谓的太湖石是指太湖中丰富的精致半透明石。它以英石,灵璧和黄蜡命名。它统称为中国著1名的四石。事实上,太湖石也是“假岩”和“洞石”的地方。1大的特点是整个身体都覆盖着大大小小的洞,这些洞都是自然形成的,所以太湖石的形状和姿态也不同。的。通常,太湖石的颜色多为灰白色,还有少量的蓝***太湖石。***评论说,太湖石是“瘦”,“皱”,“漏”和“透明”的四个特征。可以看出,太湖石已成为一种园林观赏石。
“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拆剑门开”,白居易咏太湖石的诗句,一下就把我们引人了这种千古名石营造的意境之中。太湖石,又称“洞庭石”,主要的产地在太湖的禹期山、鼋山、洞庭山等处,有水、旱两种。在水中者为贵,因久为波涛冲击,四面玲珑,成为鳞峋俏丽的秀石。在山上者为旱石,比较枯而不润,棱角分明,难有宛转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