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基础底部应低于室外地面0. 5米以上, 基础顶面与室外地面的距离应大于0. 1米, 以防止基础外露和对栽培的不良影响。除特殊要求外,温室基础顶面与室内地面的距离宜大于0.4米。基础设计时,除满足强度的要求外,还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与柱间支撑相连的基础还应具有足够的传递水平力的作用和空间稳定性。与温室钢结构连接的埋件均设置在基础顶部, 埋件的设计也是基础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埋件与上部结构连接方式主要有铰接、固结及弹性连接等方式, 根据连接方式的不同, 设计和构造方法也不同,但所有埋件必须保证与基础的良好连接,并保证将上部结构传来的力正确地传给基础。
因为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所以我国温室的研讨描绘单位应树立不一样区域、不一样气候条件下的温室形式,从而使我国温室工业的开展形式有据可依。
自动天窗通风
1、天窗形式 温室间隔屋脊单侧朝东开天窗,有利于温室内空气流通和温度、湿度的调节。
2、天窗面积 每扇天窗宽1m×长2m,面积2m2。
3、天窗开启机构 每扇天窗开启机构有4根φ19铝合金支撑管组成,支撑管一端铰结安装在天窗上,另一端4根支撑管合并为一点铰接安装在推拉杆上,支撑杆随推拉杆的运动而转动,完成天窗开启。
4、 天窗传动机构 天窗传动机构由电机、传动轴、齿轮齿条、推拉杆、支撑滚轮组成。传动轴为1寸热镀锌管,同电机连接在一起,垂直于桁架方向。
不一样区域的不一样气候条件,应有相应的温室布局,温室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温室出产的经济性,例如:在我国的北方区域,应加强对温室保温功能研讨,以削减冬天的热能耗;而在南边区域,则应加强对夏日通风设备的研讨,以削减夏日的温室高热。
自然通风的通风量与风速、风向、通风窗位置、通风窗面积及温室内外温度差有关。系统控制温室电控柜上装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遮阳电机可在操作人员的指令下实现开闭。当通风窗总面积为室内地面积的27%时, 若只有屋脊通风, 即使室外风速达到10公里/小时, 也达不到每分钟0. 75次理想换气率; 当屋脊通风窗和侧墙通风窗全打开时,在几乎无风的情况下, 换气率也能达到0.68次/ 分钟,接近正常推荐的0.75次/分钟换气率。
设计理念为“坚持科学、实用原则;坚持提高土地资源使用率、节能、节水、的原则,坚持温室结构用材以及设备选购***、可靠、适用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