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养饲养注意事项
1 放牧时间 春秋季雏鹅10日龄在气温暖和,天气晴朗时可在中午放牧;夏季时可提前到5~7日龄,刚开始时1 h左右,以后逐步延长,到30~40日龄可采用全天放牧,并尽量早出晚归。放牧时可结合放水,时间从15 rain逐渐延长到O.5~1 h,每天2~3次,再过渡到自由嬉水。
2.放牧场地的选择 放牧场地要有丰富的鹅喜食的牧草。鹅喜食的草类很多,一般只要***、无刺激、无特殊气味的草都可供鹅采食。牧地要开阔,可划分成若干小区,有计划地轮牧。牧地附近应有湖泊、小河或池塘,给鹅有清洁的饮水和洗浴清洗羽毛的水源。牧地附近应有蔽荫休息的树林或其他蔽荫物(如搭临时荫棚)。

3。放牧时注意事项:①放牧群一般以250~300只为宜,由2人放牧,放牧地开阔时可增至500只左右,甚至可达1 000只,由3~4人管理;②放牧时应注意观察采食情况,待大多数鹅吃到7~8成饱时应将鹅群赶入池塘或河中,让其自由饮水、洗浴;③防惊群,防止其他动物及有鲜艳颜色的物品、喇叭声的突然出现引起的惊群;④放牧时驱赶鹅群速度要慢,防止践踏致伤;⑤避免在夏天炎热的中午、大暴雨等恶劣天气放牧。
降低鹅苗饲养密度以增加空气流通量
鹅苗一般都是大群饲养,鹅苗群大、数量多,鹅苗在高密度饲养条件下,会使空气中氧气不足,二氧化碳。 特别在高温育雏和鹅苗多湿度大时,长期缺乏新鲜空气,常会造成雏鹅苗衰弱多病,死鹅苗率增加。

在饲养密度高的鹅苗舍里,空气的机会增多,特别含氨量高时,常会诱发呼吸道***。因此,要降低饲养密度,每平方米可养9只1.5千克左右的鹅苗,如用网上饲养,密度可增加一倍。
肉鹅旱养技术要点
布局安排 鹅舍周围应设置隔离墙、网或开挖防疫沟。鹅舍应按一定方向排列成行列式建设,其长轴要与夏季主风方向垂直。鹅舍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净道与污道严格分开,不得交叉。 垫料饲养 选择适宜的垫料,可用切短的玉米秸、破碎的稻壳和麦秸等,要求松软干燥、吸水性强。垫料厚度一般在4~5厘米为好,压紧压实。高床平养 床高70~80厘米,可用竹片、木片竖排,以增加抗压强度,育雏期缝隙间隔l~1.5厘米, 中后期2~2.5厘米。笼养 虽然一次性投入成本较高,但清洗、消毒方便,可以长时间使用。自行选择铁条、硬度较高的铁丝焊接,成本可以降低一些。

食槽、水槽要深一点,随鹅体形增大及时调整高度。由于笼养时青饲料不易投喂,因此,在选用时先要做好效益测算工作。 饲料供给 使用配合饲料,饲粮以玉米、碎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为主,并加喂一些豆粕等蛋白质饲料。青、精饲料供应比例,早期(1~20日龄)以l:l为宜;中期(2l~40日龄)以l:1.5为宜;后期(4l~70日龄)以l:2~l:2.5为宜。因为实行笼养或高床平养,易得软脚病,因此,应补充足量的钙、磷,钙磷比可掌握在1:0.7。
饲养鹅苗的几个重要技术要点

鹅苗的消化道较短,胃肌容积小,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鹅苗时,每次不宜喂得太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又由于鹅苗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少,使鹅苗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鹅苗的生长发育。2周龄内的鹅苗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肠胃,20分钟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时间超过4小时,鹅苗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鹅苗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即一周内)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鹅苗活动。
1~3日龄的鹅苗,由于体内有剩余卵黄提供营养,对饲料要求不高。但3日龄以后,在温度、湿度、光照适宜和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鹅苗的新陈代谢机能日益旺盛,生长很快,而其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弱,因此要求品质好、容易消化的饲料;在人工喂养上要求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大小、高低适宜,摆放位置适当,分布均匀;饲喂时要少给勤添,让每只鹅苗都能同时吃得好,吃得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