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特征及文化内涵
汉服的形制并非一成不变的,简单概括为先秦冠冕制和上衣下裳制,秦汉的深衣制,魏晋南北朝的宽衣大袍,唐宋的襦裙,明代的袄裙等,各有各的特色。汉服文化传承的两个主要特点——交领右衽和系带隐扣——一直贯穿了整个发展脉络。虽然唐宋襦裙和明代的袄裙都有对襟直领的制式,明代对襟袄裙也有子母扣,但一直都有继承交领右衽和系带隐扣的服饰文化脉络。
年轻群体流行汉服文化,到底什么是汉服?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故称华。汉服是我泱泱华夏文明美的文化传承,自黄帝至公元17世纪中期,汉服承载了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良传统,受着中华的韵味熏陶,而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汉服复兴的热潮,选择去捡拾这五千年的优雅。

一、什么是汉服?
关于汉服首先得明白的一点是,汉服并不是说是汉朝服饰,也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穿着泛着光的影楼装,而是汉族特有服饰,是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至明末一朝朝时代的文明,且每朝又对汉服进行改造融合了时代气息与智慧。
汉服种类主要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圆领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先秦,群雄逐鹿天下百家争鸣,至公元前221年,秦嬴政统一天下才开始稍有安定。废周六冕之制,着玄衣纁常,百官带高山冠,法冠武冠,披服佩绶,但法学、道学、儒学、玄学渗透各个层面,所以秦是一个保守与开放相矛盾杂和的时代。衣着便也是相应的单调。以袍为典型样式,有曲裾直裾,生活中大部分为大襟窄袖。
男子腰间系带钩,妇女腰间系丝带,多半为交领右衽。既有前期群雄逐鹿的霸气,又有后期独特的工整。而至汉潮,汉服主要便是承袭秦制。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有了正式完备规定,有了袍,襦裙等,然而流传较广的还是袍与曲裾直裾。
至大唐盛世,政治稳定,经济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与海流不断增加,且出现大唐女皇武则天,及李治、鱼玄机、薛涛等唐朝大量女诗人及杨贵妃等,大唐民风一度开放,女性地位也有所提高,所以服饰渐渐由以前的粗布转为蜀锦绫罗出现圆领袍、帔。

这一时期,更为大胆而华丽的齐胸襦裙也受到女子追捧,更添了一份飘渺仙气,更加衬托着大唐华丽富贵之气,至宋朝继承唐制有衫、襦、袄、褥子、袍、褂。
丝锦服装分享历代汉服之美
汉服延续千年,其中以唐、宋、明为代表。因不同朝代各有特色,汉服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姿态。
唐:
唐朝的女子以丰腴为美,礼服多以合宜的袒胸、低领、大袖为主,走起路来大袖翩翩、华带飞舞,显得格外飘逸。
也是因为身材微胖,唐代女子尤其喜着宽松的裙装,多为上身着襦下身着裙。襦要短且小,裙要肥且长。裙系高腰至胸部,甚至系在腋下,系扎丝带,颈部与胸部的肌肤露在外,给人以优雅、修长、飘逸之感。

宋:
宋朝的时候理学思想盛行,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束缚下,人们抛弃了奢侈浮华的作风,那时流行“女子学恭俭超千古,风化宫娥只淡妆”的说法。
人的观念变了,穿着上也自然跟着改变。宋代的衣着崇尚俭朴、清雅。宋代的汉服多以纱罗为主,绣绘图案或缀以珠玉。裙子中间的飘带上还常挂一个玉环,用来压住裙摆,使裙子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之仪。
明:
与宋朝相反,明朝是一个追求华丽的朝代。明朝的服饰,从衣料、色彩到纹饰无不一派艳丽之气。
明朝中后期天气变得寒冷,为了保暖,明代的汉服上衣被拉长,露裙被缩短,衣领也从宋代的对襟领变为圆领为主。宋代汉服的裙边均有绣边,花纹多华丽繁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