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颗粒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8大优势
1. 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不腐蚀锅炉,可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企业将受益匪浅。
2.由于生物质颗粒燃料不含硫磷,燃烧时不产生和,因而不会导致酸雨产生,不污染大气,不污染环境。
3.由于形状为颗粒,压缩了体积,节省了储存空间,也便于运输,减少了运输成本。
4.生物质颗粒燃料清洁卫生,投料方便,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劳动环境,企业将减少用于劳动力方面的成本。
5.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灰碴少,减少堆放煤碴的场地,降低出碴费用。
6. 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后的灰烬是品位高的好品质有机钾肥,可回收创利。
7.生物质颗粒燃料是大自然恩赐于我们的可再生的能源,它是响应号召,创造节约性社会。
8.燃烧效益高,易于燃尽,残留的碳量少。与煤相比,挥发份含量高燃点低,易点燃;密度提高,能量密度大,燃烧持续时间大幅增加,可以直接在燃煤锅炉上应用。
生物质颗粒燃料与煤比较有哪些优势
1、节省空间,生物质原料(秸秆、木屑、稻壳、树枝等)经过生物质颗粒机压缩,节省了大量的存储空间以便于运输。
2、清洁环保,生物质颗粒有很好的环保效益。使用燃煤或煤油,不仅需要***高额的脱硫脱硝设备,项目运行还需要***高额的脱硫脱硝成本,生物质燃料含硫、氮、灰分极低,符合清洁燃料指标,燃烧时不用采取任何脱硫、脱硝措施即可达到***环保要求;生物质能源生产与使用过程无废水、废弃、废渣等"三废"产生,储运无散落扬尘等污染。因此,无论是生产制造还是生产使用,均实现了清洁生产,可替代城市燃气,含水率较低,助燃空气容易调节,燃烧热。
3、可循环利用。生物质颗粒燃烧后的灰分可以作为草木灰,是农村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家钾肥肥料,促进新的植物生长,进入新的循环,使生物资源的供应源源不断,持续利用。
影响生物质颗粒燃烧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1、量
煤与生物质之间的作用力远小于煤与煤之间的作用力,当生物质含量较低时,影响型煤成型的主要因素是生物质与煤之间的粘着性,如果生物质量增加,成型率也随之降低。
2、水分
水分对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有直接影响。适当的水分有利于原料的成型。如果水分过低,很难在生物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胶水膜。颗粒易松动、破碎,成型速度相对较低,强度较差。如果水分过高,颗粒之间就会有太多的自由水,从而降低了型煤的强度。
3、熟化
熟化温度和时间对型煤强度有很大影响,不同生物质和粘结剂处理的生物质颗粒燃料的成熟条件不同。
4、成型压力
生物质颗粒燃料的强度与成型压力有关,压力太小,达到压实的目的,压力增大,压实程度增加,这对生物质与煤颗粒之间的密度非常有利,但也可能导致煤颗粒破碎或内应力增大,导致型煤强度的恶化。



生物质颗粒燃料存在的误区有哪些?
1) 生物质燃料颗粒能源消除与人争粮的误区。甜高梁、甘薯、木薯、秸杆、甘蔗等农作物的茎秆都可以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各种废油、油菜籽都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油。所以不能误解为生物质能就是把粮仓变油箱。相反,生物质能将起到一个粮食安全平衡器的作用。
2) 生物质颗粒燃料能源消除与粮争地的误区。生物质颗粒在常温条件下利用压辊和环模对粉碎后的生物质秸秆、林业废弃物等原料进行冷态致密成型加工,民用取暖和生活用能,干净、无污染,便于贮存、运输。生物质颗粒燃料若使用添加剂,则应为农林产物,并且应标明使用的种类和数量。欧盟标准对生物质颗粒的热值没有提出具体的数值,但要求销售商应予以标注。生物质能的原料生产,可以利用不宜种植农作物的荒地、坡地、改良后的盐碱地,还可利用休闲的土地,完全可以做到不与生产粮食争地。
3)消除技术不成熟的误区。生物发酵技术,是我国生物技术中与国外差距的技术,燃料乙醇的技术已达到水平,生物柴油技术也已经进入研发产业化阶段,沼气技术已经应用多年并取得很大成绩,秸杆综合利用的技术也已取得了重大突破。生物质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比煤炭要安全,是一个非常大的能源。
4) 生物质燃料颗粒能源 消除生产成本高的误区。生物质能的技术进一步改进,有望成为成本更低的能源之一,而且比核能、煤炭安全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