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 EK2000
特点
坚固的全金属外壳
频率个数多可达3000个,交换频宽可达75MHz
20个固定的频率组,每组多可有64个预设
6组每组64个可调通道
带来高可靠度的多集接收技术
耳机插孔带来理想的控制
导频静噪可以在2 db的步长上调节,给你无干扰的接收
频率扫描功能为你找到可用的接收频率
可以通过红外传输与发射机同步,无需接线
用户友善的菜单界面,带背光的图形化显示
HDX降噪器带来水晶一样清晰的声音
增强的音频频率响应范围
四段电池状态显示
可以直接为BA2015充电的外部触点
自动锁定功能避免设置被意外改动
附带丰富的附件
包装内含
一个EK 2000多集接收机
两节AA 1.5V电池
一个CA2摄像机安装套件
一个CL500 连接电缆
一个CL 1 连接电缆
一份使用手册
一份附加频率清单
技术指标
调制方式 FM
无线射频频率范围 516 ..... 865 MHz
载波频率个数 max. 3000
预设个数
max. 64
交换频宽 max. 75 MHz
信噪比 > 120 dB(A)
静噪阀值 off, 5....25 dBμV in 2 dB steps
降噪器
Sennheiser HDX
频率响应范围 25 .... 18000 Hz
音频输出信号强度(平衡) + 17 dBu
音频-XLR接头 3,5 mm jack
耳机输出信号强度 2 x 12 mW @ 32 OHM
耳机接头 3,5 mm Jack
供电 2x 1,5V AA
工作时长 6-10 h
外形尺寸 82 x 64 x 24 mm
重量 200 g
有人说,汽车音响改装时信号线越软越好,因为好的线材,所选用的传输信号的金属本身,越纯越好。比如说,以前业界有一段时间认为,纯银线对电子信号的传输为有利,而纯银是可以做的很软的,那再包覆防干扰层与保护层,也可以将其柔软地绕在手中,也可以做到感觉不到“硬滞”。
虽然现在***信号线以高纯度单晶铜为“”,但是还是有人将其做得非常“柔软”——我曾经在广州柏菲的录音***室里看到一对日本的原装6N铜信号线(纯度为99.9999%的单晶铜,也即高纯度无氧铜,编辑注),就非常柔软,声音效果就非常漂亮,传真度极高。当然,这样的线材,没有“几十K”,是别想让其为你服务的。
既然这款***信号线这么“柔软”,效果又这么好,那是不是***信号线就非“软”不可呢?也不尽然。
曾经在为一个国外大品牌加工信号线时发现,按对方的要求配方所包覆的保护层,令成品线材的硬度非常高,但传输效果又非常好,这引起了我们的兴趣。
我们以这款信号线的同样内芯,包覆上不同的绝缘、抗干扰、保护等材料,做成数款硬度不一的样品,然后在同一套参考器材中应用试听,发现随着包覆材料硬度的变化,声音效果也有不同的变化——越“硬”的线材,高音段的声音表现就越“通透”,中频的声音表现也更加浑厚,而包覆保护层的材料越“软”,这个改变的效果就越不明显,声音会变得更加“温暖”,更有“音乐”的味道。
为了验证它的效果,防止人耳听力的心理影响,我们又实用了国外进口的高精度频谱分析仪,将不同线材应用在同一套参考器材上的效果,经终端采样作分析,发现声音频谱中的谐波有所变化——越硬的线材,偶次谐波越丰富——业界内的传家都知道,系统传输中偶次谐波越丰富,其音乐重播的效果就越好听入耳。
经过这次的大量试验及对比试听,我们就决定在声源信号线材的制作中,采用“硬”的方案——因为“硬”的信号线,更能为我们的用户带来更舒适的音乐体验。
现在,我们在家用音响及汽车音响领域,都可以见到一些***高价的发烧线材,入手的感觉,既有非常柔软的,也有很“硬”的。如果我们以“软”、“硬”来衡量其质量高下,显然是有失偏颇的。
或许有人会问:那到底是“软”的好还是“硬”的好呢?
以我的经验来看,“软”、“硬”都好!
具体到我们在选择适合自己的线材时,先不要以“软”或“硬”作为判断好、坏的依据,而是根据自己的整套系统配置,以系统价格(价值)的10%-15%为预算标准,来配置信号线、喇叭线及电源线。换句话说,就是先确定预算,然后再选择产品,在你的预算允许范围内,多试听各款价格相近的线材,仔细比较其声音表现得异同。这里要注意:比较线材时,使用一套相对比较***的参考系统,不一定用你准备采用的系统,因为你选择的系统,可能由于预算的原因而不是***系统,那么在表现线材影响效果方面,可能不是很明显,这时对你的判断会产生影响偏差。如果你对自己的耳朵还有些不够“信任”,那么请一个更懂得“辨”音的朋友跟你一起去比较,就是一个更好得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