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15"轻量级两分频系统设计作为高功率主扩声扬声器系统或作为大范围的舞台返听扬声器,无论是落地或是支撑安装,它都能提供极高的性能。70度乘70度的覆盖角提供集中的指向性控制。
特点:
紧凑型和低调小的阻塞观众的视线线。
70°×70°标称覆盖。
双向放大或全范围被动操作。
极插座需要极或三脚架安装的应用程序。
12个M10悬挂点。
高功率处理能力,低失真Vented Gap Cooling?技术的低频驱动器。
3英寸(隔膜)钕磁铁压缩驱动器。
坚固的DURAFLEX?涂层外壳尺寸方便运输。
14号钢格栅透声布内衬。
规格 :
频率范围 ( –10 dB) : 41 Hz-20 kHz
频率响应 ( &plu***n; 3 dB) : 55 Hz-20 kHz
覆盖控制 : 70? × 70?
灵敏度 (1W/1m) : 96 dB
额定功率2
(连续粉红噪声/节目/峰值) : 800 W / 1600 W / 3200 W
额定声压级3 : 131 dB 峰值
一般阻抗 : 8Ω
输入连接器 : 2个 NL4
运作模式 : 全频/双功放
尺寸 (高x宽x深) : 721 mm x 436 mm x 329 mm
(28.4" x 17.2" x 13.0")
净重 : 26 kg
提到耳机设置,如果设置好的话,会明显增强听音效果,当然需要熟知各种参数设置的意思,比如“回放增益控制”很多朋友不清楚有什么用,其实它是动态控制音频的音量,而“回放增益效果强度”代表音量放大或衰减的速度,越弱则速度越慢,音量越接近音频原始音量,越强则反之。所以为了避免播放失真,这里建议设置为中等效果。
不得不提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参数——“增益倍数”,它是指当我们播放的音频音量过小时,回放增益为了把音量放大到我们先前设置的中等水平,会自动放大音量倍数,但是如果放大倍数太大,歌曲内的噪音也会被放大,为了保证的回放效果,建议大家设置为4倍。至于“音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它表示的是回放增益出来的声音的分贝值,值越大音量越大,0分贝代表数字信号的值,为了使我们听到的音乐更加柔和,而不是刺耳的“噪音”,建议大家将其设置为-1.9分贝。
EQ设置:相信大家对于EQ设置较为清楚,这里的“FIR均衡器”其实原理与其相通,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昕音感受,选择开启,建议选择程序中已经预设的几种均衡器效果,如果感觉某个阶位的弹性不够,可以通过图形均衡器手动调整,因为每个人的听音习惯不同,所以设置时要参考自己的喜好。
场环绕:至于“场环绕”则是对声场效果的挑战,好的耳机虽然解析度非常不错,但是在声场的表现上总是不能让人满意,通过V4音效我们可以适当地优化一下耳机在声场中的表现,场环绕强度越大,声音的立体感就越明显,可为了不丢失声音原来的特色,我还是建议大家将强度设置为中等。
另外不能忽视的是“***强度控制”,它对于***人声的表现效果影响较大,强度越大人声越清晰,反之人声则会越缥缈,所以还是建议大家将“***强度”调整为中等。至于“数字混响”,其实就是使用数字方法模拟—个环境,让我们在听音乐时能够获得在特殊环境内听音的效果,不过建议大家不要开启,对音质的提升没有多少效果。
动态效果:笔者觉得非常有用的一项设置是V4音效中还提供了“动态效果”,可以控制低音、高音的限幅,如果是对于低音特别喜欢的用户,可以在“动态低音控制”里调节低音的平均水平,越大低音效果越强,一般设置为3390就好,如果想感受澎湃的低音可以适当调高。
数字限制级别:耳机的一项设置是“限制级别”,0分贝是数字信号的值,该值越小音量也越小,会损失声音细节,但可以有效控制输出的音量,所以建议大家将“限制级别”设置为0分贝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