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用户界面
在许多数字系统都尝试再现模拟调音台使用体验的同时,dLive作为真正的原生数字调音台,利用当今人们对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的熟悉,无需思考就能上手使用。dLive调音台界面上的单块或两块12英寸电容触摸屏让人一见如故,能够随心进行捏合缩放、划动、拖放操作。定制的“实用部件”区域还可以在屏幕上设置以保持对场景、电平表、FX及其他自定义控制情况的掌控。屏幕四周由一系列一对一功能旋钮环绕,可以为关键处理功能实现富有创造性的即时触感控制,与屏幕上的视觉反馈融洽合作。旋钮经过超过二十次的原型制作,以获得优化的握感和控制。配备的RGB三色照明,加上颜色映射到功能实现快速的视觉导向。
透明的工作流
随着系统越来越复杂,输入/输出数目呈指数级增长,工程师会发现自己与舞台上发生的一切越来越远,同时供他们使用的大量技术犹如庞大军械库,让人深陷其中。dLive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的指导目标是创造出快速且透明化的工作流,让工程师能专注于混音本身,而非调音台。dLive的布局***可自定义,让使用者创造出能和自己对演出的理解相符合的混音界面。每个输入或混音均能分配到任何一个推子区与/或推子层上,推子条上的屏幕清晰显示输入和混音的通道名称并以颜***分,一瞥之下就能快速导航,并且工程师还拥有多达26个可分配软按键可自由使用,加上每屏3页6个可分配旋钮。
耐用质量
dLive项目的首席机械设计师曾是一名坦克指挥官,这可能并非仅是巧合。所有的dLive调音台界面的设计都在力量和重量之间取得了平衡,在侧面采用更高等级的金属材料,并在关键处采用折叠钢以增加硬度。不仅是每台调音台界面,混音机架和扩展器也具有两个电源插槽以实现冗余备份,我们还在整个系列中采用了相同的可热插拔交换的电源单元设计,实现以少的配件准备从容对应突发状况。整个系统中的音频的连接也均具备双冗余备份。我们还专门为调音台照明进行了严密的测试,以确保dLive在户外阳光下仍然正常工作,而通常许多数字调音台在这种光照强度下几乎无法使用。
规格
36个推子
***可分配的布局——216个推子条
和谐的用户界面将屏幕和包围在四周的控制整合在一起
? 双12”电容触摸屏
? 手势控制——捏合、滑动、拖放
? 专用多模式EQ视图
? 可配置的实用工具区域,用于场景、电平表、FX及更多
? 每屏上3页6个可分配旋钮
26个可分配的软按键
工程师舞台***音箱和耳内***推子条
详尽的多点电平表
白天可见度
USB立体声录音与重放
8路XLR话筒/线路输入,8路XLR线路输出
2组数字立体声AES3输入,3组数字立体声AES3输出
连接
? 双冗余GigaACE千兆网连接至混音机架
? 1x 冗余DX连接用于I/O扩展
? 2x I/O端口 – 每个128通道96 kHz
? 2x网络端口
? 字时钟BNC I/O
? 视频输出
双冗余,可热插拔的电源
国内消费者多以客厅作视听室,能单独用一室作视听使用也不在少数。做视听室的房间面积不应太小,净空面积应在10m2以上,太小影音效果会有不自然有压抑感,器材摆放和观看距离也不合理,房间中要摆大音箱时,房间高度应不低于2.8m,但也不要超过4m,因为天花板会反射声音,太高的空间由于反射音到达时间长,容易产生***不准确的问题。较理想的视听室应是长方形,而且房间的长、宽、高比例也有一定的要求,合适的比例能减少中低频驻波的强度,理想的高、宽、长比例是1:1.618:2.618。当然,现实中很难有这么理想的比例,一般来讲,只要不让这高、宽、长相互以整数除尽就好。
除了比例合适外,还要懂得区分房间是硬调或软调性质,什么是硬调?国内的房间多是用砖墙或水泥倒制的六面墙,这些坚硬的墙面以反射声音能量为主,它们称为硬调空间,硬调空间由于欠缺吸音物质,因此反射音波太强而吵杂刺耳,低频也会增强。相反,以木板、石膏板隔成的墙,板与板之间还有夹层的房间称为软调空间,这种空间对高频、中频和低频的声音能量都能进行一定的吸收,声音负荷量很大。这种空间由于吸收过量偶而会造成低频量感不足,但高频却很顺耳,由于聆听空间的音量承受负荷就是空间内六面墙的声音反射负荷,因此,硬调空间承受不了太大的音量,它不论是动态、声场和声像的再现都无法与软调空间相比,理想的视听室应是软调空间。
(2)减少驻波和混响
视听室的处理主要是减少低频驻波和过多的混响反射声,解决方法是放置适当的吸音材料。什么是吸音材料呢?任何以振动方式把声能变为机械能的材料或以摩擦方式将声能改变成热能材料都是吸音材料。砖墙、木板、玻璃等都是以振动为主的吸音材料,各种矿棉泡棉、布料是细孔状吸音材料。
振动型的吸音材料多是吸收比较低如500Hz以下的频段,多孔材料多是吸收较高如4000Hz以上的频率。空间内使用多少吸音材料没有一个公式表示,它与室内的家具数量、空间的大小有一定的关系。大空间里需要的吸音材料要比小空间多,但如果室内已经有皮沙发或布艺摆设以及木制家具,那吸音材料用量可以适当减少。了解室内吸音材料是否合适,你可以在室内以正常音量讲话,如果感觉自己的声音有丰润感,那吸音材料使用基本正常。反之,如果觉得声音很短促,甚至干巴巴的,或要更大声才能维持原来的听感,那就是吸音材料过量;如果在平常讲话时可听到尾音很长,甚至觉得环境有点吵,那就是吸音材料不够。
聆听空间内不宜只用一种吸音材料,要有几种不同的吸音材料,这样可防止某段频率被吸得过量使可听频段不平衡。平常所说的吵耳,多是4000-8000Hz的频率反射过多,可在适当地方用厚绒布、地毯吸收,玻璃纤维棉与矿纤板对于4000Hz左右的频率吸收也有效,但玻璃纤维棉外露时对健康***,不提倡使用。8000Hz以上的频率不必过于注重,因为这些频率波长很短,很容易被室内的物品吸收或在空气中自然衰减。
其实,减少中低频驻波有效的方法就是***墙面的平行,方法是在左右侧墙面上做斜向CD架或书架,也可以在左右侧以薄木板钉成如图1所示的适度的斜面,这样不但能有效降低中低频驻波,也能使中、高频声波扩散,使声音更自然。
(3)视听室各墙面的装修
听音室的墙壁一般多是前墙硬左右侧墙吸音后墙扩散的原则去装修,在5.1声道影院房间中的装修也基本一样。聆听空间中要特别注意不要用薄板来钉空腔墙或分隔空间,因为薄木板厚度多在0.5cm~3cm,3cm以上的厚度很少见,3cm板吸125Hz频率相当高,有0.28吸收率,频率越往上吸音率就越下降。板子越薄时,125Hz的吸音率就越低,但250Hz的吸音率就越高。家庭装修中,多是用2cm板来分隔房间,而且板子后面还有空腔,空腔会令吸音率增加,这使得中低频的量感更少,声音更单薄。
A、左右侧墙的作法
左右侧墙是音箱发出直射声的次反射地方,次反射音一定要做成吸音处理,经这样处理后才有助于声像***的清晰和声音的干净,不致于让声音吵耳。做法是在音箱与聆听位置之间的侧墙上设置一些吸音材料,如图2所示,吸音的面积要有1-1.5m宽,2m左右的高度。吸音材料可用厚绒布打皱像窗帘一般自然吊在侧墙,也可用棉布包裹音棉,做成一块块的吸音体固定在墙壁上,或吊挂羊毛毯画。
假如左右侧墙做了吸音之后,声像***变得精准,声音又不会吵,那音箱后墙(即聆听者面对的前墙)就可以不做处理。反之,那就要在音箱后墙做一些吸音处理。
B、后墙的处理
在多数情况下,为了不过于吸掉低频或让放大器功率负担过重,音箱的后墙应做得结实坚硬,这样才能将低频向前“逼”,延伸更佳。
后墙吸音的面积一般是设在左右两个音箱之间,简单的方式就是把整面后墙以方木条纵横交叉钉成几个框,然后以布包裹吸音棉,塞入每个框内。制作工艺佳时,后墙可做得很美观。也可以悬挂织物来吸音,但织物应选用壁毯般的厚重才有作用。尽量不要在音箱后墙以3cm板或6cm板钉空腔,这样会吸走过多的低频,声音听起来软弱无力,不够结实干净,量感也不足。当然,这并非,如空间中有125Hz中低频驻波时能善用石膏板和3cm板(两者125Hz吸音率约为0.28)来做部份墙面的钉空腔装修,可把中低频驻波吸收,使声音更平衡。
墙角特别是音箱后墙与侧墙的墙角是驻波强的地方,如能够稍加处理,对于声音有很大帮助。既能利用空间又花钱不大的方法就是将墙角设计成书架、CD架或摆设架。用木板把那个直角如图3封起来,虽然是有扩散声波用,但这个墙角空腔也会吸收低频,有得有失。
C、聆听位置后墙的处理
聆听位置后墙可以处理成吸音,也可以处理成扩散。很多视听室中限于空间过小只能贴着后墙坐,这时听到的声音会比较浑浊,因此除非您的系统低频不足要靠后墙反射来增强低频,否则坐椅离后墙0.6m以上,这样听到的声音才比较干净。但当坐位离后墙太近、反射音太强时要采取吸音处理。反之可用扩散处理使声音更自然,的方法是将吸音材料贴粘在扩散造型的表面上,这样吸收与扩散的兼得。什么东西可以扩散声波?任何的斜面或弧面物体都可以扩散声波,但它们的扩散频率范围受自身的弧面斜面宽度的影响,扩散板除了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做,就是设计成一格一格的扩散板,它能扩散更宽的频率,农贸市场上装鸡蛋的凹凸纸浆托板,也有自然的扩散效果,但它的扩散频率范围很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