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族乐器厂二分厂是以藏族乐器和各种少数民族乐器为主的民族乐器生产制造企业。兼营制作国内各种民族乐器。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时出口美国、日本、南非、智利等国。广泛受到赞誉和好评。
马头琴的音色悠远,时而厚重,时而轻盈,但琴声,并不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样子。旧式马头琴在结构方面存在缺陷,音质不清,音量弱小,难以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多年来一直处在陪衬地位,无法以主角的身份,甚至曾一度濒临消亡。
到清朝时,正统的马头琴形制已经和现在的马头琴很像,琴头统一为马头,也是正梯形的木质琴箱,但它的名字还不是马头琴。
一直到1949年之前,科尔沁草原上的老艺人都还叫它“抄儿”。除了马尾制作的二弦、琴弓分离等几个特征外,每一把琴的尺寸、琴箱形状、用料都不相同。而且很多琴的音孔并没有开在琴箱正面,还会在琴箱上蒙上一层皮。
马头琴是中国 蒙古 族民间拉弦乐器。蒙古语称"绰尔"。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其木质琴身约长一米,琴弓与梯形共鸣箱分离,两根琴弦分别由数十根马尾制成。共鸣箱呈梯形,马皮蒙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马头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琴马、琴弦和琴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呈正梯形。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它那独具特色的音色,悠扬、深沉、宽广、抒情的旋律,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文化、人文思想和民族精神,与蒙古族的成长、发展、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在蒙古族的信仰世界里,马头琴的琴头代表天,琴箱代表地,琴杆则是连接天与地的媒介。在当今世界经济***化、文化多元化的潮流中,挖掘其文化内涵、拓展其文化外延,意义尤为深远。本文就其传说、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与所处草原文化脉络的关系作如下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