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的电路设计保证杰出的信噪比和低失真
- 双频接收机各预设16个频道
- 具有数位回音控制
- 具有语音优先功能
- 配置CD及卡式座(选配)
- 采用木制箱体,具有可拆式轮子与手拉杆
- 可配多两组U***-16 PLL自动选讯接收模组
- 搭配接收模组多可同时使用四支麦克风
- 内建两颗可拆式充电电池
AC 电源 | 115V 或 230V |
DC 电源 | 24V~30V |
铅酸蓄电池 | 12V/5AH*2 |
低音喇叭 | 8” 8Ω/100W |
高音喇叭 | 高音喇叭 |
回声延迟时间(ms) | 49.2/98.3/147.5/196.6 |
MIC1/MIC2输入感度 | -47dB/600Ω |
AUX IN/GUITAR 输入感度 | 11dB/10K |
AUX 输出 | -3dB/600Ω |
高音控制 | &plu***n;10dB at 10KHz |
低音控制 | &plu***n;10dB at 100Hz |
功率输出 | 120W |
功率耗损 | 180VA |
T.H.D. | <0.5% at 1 Watt output |
S/N 比 | >60dB at 50W output |
内建音响 | CD module |
控制开关 | ECHO, Priority, Power |
旋转开关 | MIC1, MIC2,AUX,TIME, DEPTH, ECHO Vol, TREBLE, BASS, MASTER |
尺寸 | 310mm(宽)*515mm(高)*380mm(长) |
重量 | 24.6公斤 |
16可调频道,耐摔保护尾盖,采用D367动圈咪蕊
- 坚固且符合***工学的开关设计,提供在现场表演时的操作方便性。.
- 拥有宽广的动态范围,平滑的频率响应曲线,Mh-8016i为家庭音响系统,提供稳定且一致性的表现
- 预设16组UHF频道和***的电路设计确保拾音效果
- 可替换音头模组设计,给予更换的便利性:适用于动圈式或电容式音头
- LED显示电源与低电压
频率震荡模式 | 锁相环回路 |
载波频率范围 | 502 ~960 MHz |
RF输出 | 10mW |
稳定度 | &plu***n;10KHz |
频率飘移 | &plu***n;48kHz |
控制方式 | 电源开关、频道(上/下) |
假象干扰比 | <-60dBC |
音频响应 | 50 ~16 kHz |
电池型式 | UM3, AA 1.5V*2 |
1 立体声的概念
立体是一种几何概念,是指在三维空间中占有位置的事物。那么声音也是立体的吗?从类比上来说,回答可以是肯定的。因为声源有确凿的空间位置,声音有确凿的方位来源,人们的听觉有辨别声源方位的能力;尤其是当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声时,人们可以凭听觉感知声群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因此可以说声音是“立体”的。不过,更妥当的说法应该是:“原发声是立体的。”因为当声音经过记录、放大等处理过程而后重放时,所有的声音都可能从一个扬声器中放出来,这种重放声就不是立体的了。这时由于各种声音都从同一个扬声器中发出,原来的空间感--特别是声群的空间分布感--也就消失了。这种重放声叫做“单声(Mono).如果重放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原发声的空间感,那么这种重放声就叫“立体声”(Stereo)。由于原发声不言而喻是“立体”的,所以,立体声一词特指那种有某种空间感(或方位感)的重放声。
2 双耳效应
为了在重放声中***空间感,首先要了解人类的听觉系统为什么有辨别声源方位的能力。研究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有两只耳朵而不仅仅是一只耳朵的缘故。
耳朵生长在头颅的两侧,它们不仅在空间上有距离,而且受头颅阻隔,因此两耳接收到的声音可能会有种种差异。正是主要根据这些差异,使人们得以区分声源在空间的位置。这些差异主要有如下几种:
(1)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
由于左右两耳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险了正前方和正后方来的声音之外,由其他方向来的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先后,从而造成时差。如果声源偏右,则声音必先到达右耳而后左耳;反之,则必先到达左耳而后右耳。声源越是偏向一侧,则时差也越大。实验证明,如果人为地造成两耳听音的时差,就可以产生声源偏向的幻觉。当时差到达0.6ms左右时,就感到声音完全来自某一侧了。
(2)声音到达两耳的声级差
两耳相距虽然不远,但由于头颅对声音的阻隔作用,声音到达两耳的声级就可能不同。靠近声源一侧的声级较大,而另外一侧较小。实验证明,声级差可达25dB左右。
(3)声音到达两耳的相位差
大家知道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而声波在空间不同位置上的相位是不同的(除非刚好相距一个波长)。由于两耳在空间上有距离,所以声波到达两耳时的相位就可能有差别。耳朵内的鼓膜是随声波而振动的,这个振动的相位差也就成为我们判断声源方位的一个因素。实验证明,即使声音到达两耳时的声级、时间都相同,只改变都相同,只改变其相位,我们也会感到声源方位有很大差异。
(4)声音到达两耳时的音色差
声波如果从右侧的某个方向上来,则要绕过头部的某些部分才能到达左耳。已知波的绕射能力同波长与障碍物尺度之间的比例有关,人头的直径约为20cm,相当于1,700Hz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所以人头对千余赫兹以上的声音分量有掩蔽作用。也就是说,同一个声音中的各个分量绕过头部的能力各不相同,频率越高的分量衰减越大。于是左耳听到的音色同右耳听到的音色就有差异。只要声音不是从正方向上来,两耳听到的音色就会不同,从而成为人们判别声源方位的一种依据。
(5)直达声和边疆反射声群所产生的差别
由声源发出来的声音,除直接到达我们双耳的直达声之外,还会经周围障碍物一次或多次反射而形成反射声群,陆续到达人们的双耳。因此直接声和反射声群的差别,也就会提供声源在空间分布的信息。
(6)由耳廓造成的差别
耳廓是向前的,显然能使人们区分前后。另一方面,耳廓的形状十分微妙,不同方位上来的声音会在其中发生复杂的效应,肯定也会提供一定的方位信息。
实践证明,以上种种差别,以声级差、时间差、相位差三种对听觉***的影响。但是,在不同条件下它们的作用也不相同。一般地说,在声频的低、中频段,相位差的作用较大;中、高频段以声级差的作用为主。对于猝发声,则时间差的作用特别显著。而在垂直***方面,耳廓的作用更为重要。实际上双耳效应是综合性的,人们的听觉系统理应是根据综合的效应来***声源的方位。
顺便指出,人们的听觉系统除了有响度、音色、方位等感觉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效应。其中有一个同我们今后的讲座有密切关系的疚,叫做“优先效应”(又称“哈斯效应”)。由实验得知,当两个相同的声音,其中一个经过***,先后到达人们的双耳时,如果***时间在30ms之内,则人们将感觉不到延民主迟声的存在,仅能觉察到音色和响度的变化。但如果***太长,情况将有所不同。大家已经知道,当两个先后到达的声音时差超过50ms-60ms时(相当于声程差大于17m),听音者就能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