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有错银回纹灯、长信宫灯等以青铜为原料的各种灯具不下几十种。秦王朝宫廷内已经有了富丽堂皇的彩灯,公元502年梁武帝时,在浙江钱塘龙华出现了藕丝灯(纹饰华丽的上锦),灯上绘画,以人物为题材。灯的种类不胜枚举,只要想得到的形态皆可做成灯彩,灯彩凝聚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反映了人民的创造力、审美力,同时还承载着人们的***价值观,折射出人们的精神世界。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宫廷灯匠曾用矾绢制成殿宇车马人物等宫廷御用装饰灯,现北京故宫的养心殿、坤宁宫、长春宫以及颐和园存留的宫灯大部分是明代制造的。
制作宫灯的工序过程:1备料,2开料,3开扇料,4盖面,5打槽,6盘头,7打眼,8冲料,9截肩,10括榫,11修毛刺,12钉粘扇木模制子,13粘扇,14修肩,15平扇背后,16刮上口,17开豁,18打活肩眼,19配活扇,20打卡扇槽,21粘牙子(大脑牙子、亮角牙子),22开宫灯架子料,23盘头,24打眼,25冲料,26刮拼头,27截拼头,28柱子开榫,29打顶眼槽,30拉鸭口, 31锯舌头,32头眼,33磨石头圆,34粘拼头,35平拼头,36锼铁片样子,37刷龙头纹样,38锼龙头等。除高超的木工、木雕、镂空艺术之外,传统中国绘画更是增加宫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边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宫灯:
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藁城宫灯的传说有两个,普遍的说法是明代藁城县屯头村李师傅手工制作的纱灯,以美观明亮、耐风耐用为特色,遐迩闻名,州府县署、豪门富户多有悬挂。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龙凤灯等等。尤以红纱灯为有名。其造型优美,宜书宜画,撑合自如,易于保存。既可用于喜庆饰品,点缀升平;又可作艺术宣传,表彰新风。酒店、门庭等均可悬挂,是人们彰显身份地位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