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粉共享晴雨伞的功能
在南方城市,由于天气的多变,一年四季中晴雨伞的使用频率十分高,所以共享晴雨伞还是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小编在两广地区发现了已投放市场的花粉共享雨伞,据深入了解,此家共享雨伞采用有桩借还一体设备投放模式,在商场、超市、公园、景区、步行街、飞机场、火车站投放,目前押金49元/把,12小时内1元钱,超过12小时则有相对应的收费规则。
并且已开发出“转借”功能,基于以上信息,下面我们以花粉共享晴雨伞为例来分析一下共享雨伞的商业模式。街边的花粉共享晴雨伞成本分析:由于共享雨伞具有高流通性,因此对雨伞的质量要求高,若质量粗糙,不仅用户体验较差,损坏的程度也较快。
不少创业者刚开始以为交给传统伞厂做会节省成本,但传统伞厂会将成本压到较低,成品比较粗糙。创业者还需要考虑:一台伞机可容纳20~30余把伞,若发生多人借伞,为了避免伞机上无伞使用,还需补货,保守估计需15把备用。除了伞的成本,需要技术支持的有桩共享雨伞借还设备也是一项投入。据悉,花粉共享雨伞每把伞柄上都内置技术感应芯片,技术的投入会相对的减少雨伞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问题。
共享雨伞的发展与如何走出困境
共享雨伞的发展趋势——有桩与无桩
从现有的共享雨伞的市场来看,虽有折戟沉沙的oto和共享e伞,但也有几家共享雨伞,发展态势还是不错的。据悉,有伞的创始人为柳青,位于广州这个炎热多雨的城市,在2017年10月,有伞获得了3000万天使轮融资;春笋的创始人李永秋,于今年5月获得500万天使轮融资,在今年8月又获得了1200融资;花粉共享晴雨伞的创始人房建涛,是与共享雨伞、共享设备和研发系统的一站式厂商。
共享雨伞如何摆脱困境
提高使用频率。花粉共享晴雨伞采用的是选择晴雨一体结合的模式,雨伞是刚需品但是使用频率低,遮阳伞是非刚需,但是使用频率高,用户量较多,而两者结合起来,则能够更大程度地拓展市场需求,增加用户规模和使用次数。另外,还有转借功能的加持,增加共享雨伞的流通性和使用次数。
有广东法瑞纳科技自主研发生产的花粉共享晴雨伞不仅晴雨两用结合为一体,防雨防晒,而且能够比原有的市场规模扩展的更大,为用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体验。如果您对于共享雨伞的创业或者发展有兴趣,可以直接联系广东法瑞纳科技,了解更多关于共享雨伞行业发展的信息。
对于有桩共享雨伞来讲,雨伞的成本要远远高于伞机费用,看似这是个伪命题。单一台几千块的伞机可容纳几十把雨伞,一把雨伞也仅有十几块钱的成本,投入市场后,雨伞要不停的流动,必须要备充足的后续货源。要投放多少把雨伞才能维系一个地域范围内的伞机正常运行?这笔账相信***老板们算的更清楚。
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试投入的共享雨伞,因为没有具体的数据依附,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只能从生产成本上简算开支,从工厂定制出成本低廉的伞,传统伞厂也只能配合着将成本压到很低,这样的产品必然会在用户流通的过程中快速损失。结果会更费钱。
因此,在于质量精,而非数量泛。
在需求端方面,共享雨伞的使用频次不会很高。目前,市面上已有十多家共享雨伞企业。从投放城市来看,也都是精心挑选过的雨水偏多的一二线城市。但是,以南京为例,雨季的时间比较集中,这段时间,市民都有随身带伞的习惯。从需求性上来看,共享雨伞可能还不如前期被资本追捧的共享充电宝。
其次就是押金问题。现代快报记者随机采访的市民中就有人表示:“29元并不多,但是共享单车企业跑路、押金取不出来的事件还是让我对这类新生事物心生芥蒂。”不能击中用户痛点的共享概念很难像共享单车那样迅速风靡,更难以获得资本的青睐。根据公开资料,目前获得融资额多的品牌也仅有1200万元融资,更多的共享雨伞企业还在烧创始人的自有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