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硅行业研究员指出,随着后期产能的逐步释放,国内有机硅单体尤其是甲基单体的产能将严重过剩,有机硅行业的价格竞争或将会成为一种常态。
除了产能过剩,我国有机硅行业在日益广泛的国际竞争中,还呈现出规模化程度地、技术水平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的劣势,这也将成为我国有机硅行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突破的难题。
其一,是我国有机硅单体规模化程度较低。使用时,有时希望在溶液中加入活性的辅助剂(催化剂、交联剂等)以便于存储和使用。由于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差异性较强,有机硅企业一般采取以“规模化生产单体(中间体)、分散化开发下游产品”为主的生产模式。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规模效应较为明显,据悉,规模在30万吨以上,其生产成本是10万吨规模的60%,规模在20万吨以上,成本是10万吨规模的80%。
我国有机硅单体(中间体)市场规模化程度较低、技术水平同国外仍存差距。国际四大有机硅单体生产商,生产规模大。其中,仅一家企业的单体产能即为116万吨/年。而我国只有少数企业可以规模化生产单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