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物入库业务的程序
货物入库的业务程序可以分为收货准备、货物接运、货物验收、货物入库、办理入库手续等几个环节。
(1)货物入库前的准备。货物入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编制仓储计划,做好入库准备;安排仓容,确定堆放位置;合理***人力、装卸机具;准备验收设备,保证货物验收;备齐相关需要的其他用品。
(2)货物的接运。货物的接运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铁路专用线接车;存货人送货到库;到车站、码头提运;仓储人自提入库。
(3)货物的验收。主要包括对货物数量、质量和包装的验收,即复核货物数量是否与入库凭证相符,规格、牌号等有无差错,货物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货物包装能否保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等内容。
(4)货物的入库。收货保管人员把经过验收合格的产品进行分类搬运,即按每批入库单开制的数量将同一品种集中,分批送到预定的货位。做到进一批清一批,严格防止品种互串和数量短溢。对于货物的堆垛,要考虑未来送货的情况;尽可能地一次搬运到位,避免重复劳动。
(5)办理入库手续。主要包括登账、立卡和建档。
收货作业管理之、单证处理 货物经仓储管理人员验收无误后,则与货物托运保管人,或货物运送人办理交接手续,并核收有关费用。对验收中一时未能解决的问题,应在有关单证上作出批注,必须经由交接双方签字,便于今后查询处理。[编辑]记录与统计 货物入库场后,仓储管理人员应做好入库场记录和统计报表,使库场的动态随时能得到正确反映。


溢短货物的产生原因之三四
三、装舱混乱或隔票不清
货物在船上装舱混乱或隔票不清,积载位置与积载图不相符,那么,卸船时,这些货物就有可能被压在其他货物下面而卸不下船,或者发现不了应卸船的货物,因而造成这些货物漏卸船,也有可能错卸而混入其他港口的货物,造成假多真少。
四、船舶运输途中错卸、漏卸、被盗或发生海事
船舶在中途港装卸货物时,将舱内货物搞混乱,或舱内原装货物隔票不清、积载不当,致使不该卸船的货物卸下船,或该卸船的货物没有卸下船,这样不但造成中途港卸船货物产生溢短,而且造成目的港的货物产生溢短。
船上货物被盗,必然导致船舶承运货物短少。
船舶在航行途中发生海事,就有可能造成舱内混乱,卸船时,如不采取特别措施,就有可能产生货物溢短


溢短货物的确定之二
二、销账
销账就是理货长根据计数单,按工班、分舱口在销账单上填人货物数字。
不同的货类,有不同的销账方法:
1.一般件杂货。根据计数单上标明的提、标志、件数,在销账单上找到相对应的一票,将其件数填入本工班的格子内,且在件数前面注明舱口数,如有散捆、散件货物,应注明支、块、包等单位名称;如有无标志或标志不符的货物,应另外填写,且注明无标志和杂标志;如一票货物有几种包装,应分别注明包装名称及其件数,不能笼统销“××件”。
2.大宗大票货物。除了按上述要求在销账单上填写清楚外,还应根据现提货物流向,在货物流向单上分别填明车/驳号、件数、工班日期和理货员姓名等。
3.成套设备。根据计数单上的提、件号、重量和尺码,先在重件清单上销清,然后再在销账单上如实填写。
销账是理货长在卸船理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认真、仔细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为卸船理货结关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为理货结果提供一个准确的数字,才能为进口货物是否有溢短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