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选择 池塘建在地势平坦,交通方便的地方,水源长年不枯竭,水质良好,土质保水性好、有硬度且透气。面积1好在20~50亩,水深一般在1.5~3m。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东西走向为佳,长宽比2∶1~3∶2为1佳。
跑道养鱼功能分区 跑道养鱼总体可分为操作平台区、槽体养殖区、饵料粪便区、水质净化区4个区域。促进传统渔业向互联网+水产方向发展,提升现代渔业经营管理水平。 操作平台区:2~3m宽,5~6m长,10~20㎡面积,主要用于安装配套设备,如电动机、推水机、投料机等日常投喂管理设备。 槽体养殖区:单个槽体4~6m宽,20~25m长,80~150㎡面积,建并排长方形养鱼槽,建设槽体总个数可根据池塘面积大小而定,一般1m 3 水体可产鱼60~90kg。 饵料粪便区:2~3m宽,5~6m长,10~18㎡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后端,主要用于集中搜集鱼的残饵粪便,以便安装排污设备后进行集中排污。 水质净化区:6~8m宽, 10~15m长,60~120㎡面积,建于槽体养殖区的前端,主要用于供给槽体养殖区新鲜水体。

高校科研成果 强强联和
“渔乐仙宫”圆形内循环养鱼系统1初由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何绪刚教1授发明,我公司技术团队在何教1授的支持下,结合实际应用进一步开发完善,开发出整体成熟的标准化成套养殖系统。
该系统与矩形内循环流水槽相比,具有更好的吸污效果,对鱼类粪便的收集去除率1高可达90%,其尾水净化系统可将收集的养殖污水通过沉淀和生化过滤以后,再达标回流入养殖塘,重复使用。
日前,《科学养鱼》参加了在福建厦门召开的2016亚太水产养殖展览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也在本次展会上设有展台,走近他们的展台引人注目的便是一个偌大的循环水流水养鱼模型,走过展台的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驻足观看,不停地问这问那,展商也是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介绍并解答参观者的疑问。高品质的全价复合饲料由于鱼类在池塘循环水产养殖系统的特定空间养殖,因此需要高质量的全价复合饲料以确保最1佳的成活率,产量和饲料转化效率(FCR)。忙里偷闲,我们就工业化养鱼中几个比较关心的问题采访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淡水养殖技术经理周恩华先生(以下简称周)。
笔者:关于工业化流水养鱼我们杂志曾经作过一个采访,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水产养殖研究室徐钢春副主任认为该项技术吸引他的优点就是操作方便,完全颠覆了传统水产养殖脏、累、苦的形象,那么您认为它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周:我在昨天的分论坛上将该项技术总结为“八型模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先进型、养殖集约型、操作便易型、生产可控型、产品安全型、效益倍增型。因此,必须定期进行水质监测,以监测溶解氧,pH值,氮气氮,氨氮,硫酸等指标的变化,并及时处理。我将资源节约型放在位,可以说这就是工业化流水养鱼吸引我的地方。你想我们国家传统的养殖模式是到年底干塘,不干塘鱼就不能全部捕上来。冬天冻塘、晒塘,到了第二年你要注水,然后是放养,试想全国260多万公顷的池塘需要多少立方水?如果能做到养殖水体的零排放,全国将节省下多少水资源,以及人工和能耗等。
还有池塘自身的污染问题,我们现在国家各级研究所都在池塘水质上做文章,为什么?现在我们养鱼有一个瓶颈:水质富营养化、鱼病增多、生产力下降,其实这都跟水质有问题。那么,水质为什么有问题,我认为是饲料的高营养投入,鱼只能消耗饲料的30%~35%,其他的都是作为废弃物排到水体中了,如果用干物质来计算,一吨饲料它的干物质是900千克,一吨鱼的干物质只有20%,也就是说200千克,即一吨饲料中900千克的干物质养了200千克干物质的鱼,相当于700千克的干物质全部废弃在水体中了,沉积在了水底变成厚厚的淤泥,过去正因为如此,一般池塘养了5年以后就要进行池塘修复了,如何修复?1简单的办法是排水、换水、吸污,大量使用微生态制剂改水,种植水生植物吸收营养盐。意见明确,加强科学布局,加快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优化养殖生产布局,积极拓展养殖空间。一边修复、再一边投饲,没完没了。现在就简单了,把鱼圈养在一个小范围内,污染源直接从水中移走再利用,既解决了水体底质污染,又获得了有机肥,化废为宝。现在让我非常欣慰的是主管部门对此很重视,江苏省也专门对此进行了立项。从行业需求的角度来讲,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