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存在的问题
某电厂2号锅炉空气预热器2007年改造更换为29 -VI(T)型空气预热器。采用三分仓转子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由圆筒形的转子和固定的圆筒形外壳、烟风道以及转子驱动装置组成。受热面安装在可转动的转子上,转子分为48个分仓,每个仓格填装3层传热元件。转子驱动方式采用中心驱动,转子每转动一周完成一次热交换过程。原设计转子旋转转向为:烟气- -一次风- -二次风- -烟气。29-VI(T)型空气预热器原先设计值烟气出口温度(修正后)为120~127℃;一次风出口温度为(378士5) ℃;二次风出口温度为(337士5) ℃。该锅炉运行至2013年一直存在着排烟温度偏高,检修前性能试验时,实际运行数据为134. 86 ℃(修正后)。比29 VI( T)型空气预热器设计值高15. 86 ℃,夏季锅炉满负荷运行时排烟温度高达150.9℃ ,经初步估算:排烟温度比设计值高15℃,影响锅炉效率接近1% ,增加机组煤耗达2.8 g/kWh。
空气预热器结构
过渡烟风道
过渡烟风道位于转子热端和冷端的烟气侧和空气侧,其作用是将气流导入和引出转子。三分仓布置的风道又被进一步分为二次风道和一次风道。过渡烟风道连接在转子外壳平板以及顶底结构上。为保证空预器结构合理受力,所有过渡烟风道内均设置内撑管。
主要生产:搪瓷管、搪瓷管空气预热器、螺旋搪瓷管、空气预热器、外搪瓷管、内搪瓷管
回转式空预器简介
由于空气预热器在运行时空气侧的是正压,烟气侧是负压,空气会通过密封片和扇形板、弧形板之间的间隙向烟气侧泄漏,这将降低送、引风机的出力,从而影响整个锅炉效率。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是影响锅炉效率的重要指标,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越低,锅炉效率越高。通过改造空预器来提高锅炉效率,是非常经济、有效的方法。在热态运行状态下,空气预热器各部件均会因受热而发生膨胀,转子会变成蘑菇状,转子和扇形板、弧形板之间的间隙会变化,大部分间隙都会变小。热态运行状态下,如果间隙过大,将导致空气预热器漏风率很大,如果过小,将可能导致空气预热器卡死。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率是影响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空气和烟气之间的密封,显得尤为重要,空气预热器的密封技术,也是各空气预热器厂家的核心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