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奖惩机制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有何优势?
这一系统不能取代普通垃圾桶功能,也不能省略上海实行的垃圾强制分类办法。其大的***是借有偿回收措施鼓励居民环保,并适时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在现场,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体验,从小树立垃圾分类意识。
此外,该智能分类系统还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科技,实现对生活垃圾前端现分类回收、中端统一运输、末端集中处理的“物联网 智能回收”新模式。回收机的垃圾满箱后,***回收员会驾驶统一的回收车及时赶来清运,将垃圾送往正规的分拣机构或者再生资源中心,以实现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居民投放垃圾途中会发生电梯拥挤等问题吗?
不少人陷入了一个误区:分类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就是只能在固定时间扔垃圾。
但楼下的分类垃圾桶其实是24小时可用的。以深圳南山区豪方天际小区为例,有料哥白天也看到居民投放垃圾。只是在晚上7点-9点,将有专门的督导员在分类垃圾桶旁,督促、指导居民分类投放。
目前深圳市已有两千余名督导员在全市800多个小区开展督导工作。
在韶关碧桂园某试点小区内,有料哥同样看到白天有居民投放垃圾,居民廖阿姨表示,24小时都可以扔垃圾,“如果限定死时间,有些年轻人上班时间不规律,那不就没法扔垃圾了”。
因此居民可根据自己的习惯时段投放垃圾。
一纸政令,中国上海先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垃圾分类运动。
有人说,这推进了中国现代文明的进程。
在科学、民主、法制、公平等现代的宏大叙事中,终于有了垃圾的一席之地。
这场迟到的文明在非上海籍人士看来像“吐槽大会”一般精彩。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在从小刻在我们内心的行为标语下,我们都想成为拎得清的上海人。

为支持环保大业,有觉悟的国人满是“搞事情”的热情。振臂一呼:我们要在垃圾分类上弯道超车,赶日超欧!
于是出现了一批热情又较真的社区角色:垃圾分拣工兢兢业业,居委会大妈火眼金睛,小哥开拓了新业务。风里雨里,垃圾桶旁等你。
在时间轮加速前进的魔都,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成本的垃圾分类业务着实让不少人叫苦不迭,人类迷惑行为层出不穷。
为了推广垃圾分类,督导员们也会根据不同小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办法。以这个小区为例,结合着小区里老年人多的特点,督导员们就借鉴了在商业活动中常用的送鸡蛋的办法,对于每天来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居民,督导员们会为他们“打卡签到”,连续7天投放,就可以领两个鸡蛋。一个月下来,鸡蛋送出去了两筐,但居民们的参与度提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