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化燃烧性能通俗的说就是降低反应温度的幅度,在实际工业使用中,催化剂性能体现在使用温度,使用寿命、和抗性能。
但是,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催化剂是高科技产品,开发一个催化剂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的。比如一个实验室性能非常好的催化剂,很有可能无法产业化。讲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搞催化研究的都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Haruta发现的负载金催化剂对(CO)氧化超高活性,实验室可以在冰点(0 oC)将CO氧化成二氧化碳(CO2)。然而,早些年,燃气热水器市场中有一款消除CO的燃气热水器,烟道气排出口处装了一块催化剂模块,烟道气温度大约在120 oC左右,“测试初期浓度为0,持续了大概10分钟浓度到达6ppm,浓度蕞高的时候达到26ppm。说明催化剂的活性下降很快。这就是实验室催化剂和现实应用中的差距。
催化燃烧设备的性能是发挥催化剂性能的关键,催化燃烧设备看起来简单,但是里面也涉及很多科学问题,比如气流分布、温度分布、热量回用。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与业主的工况相匹配。
有人说,VOCs反应就是燃烧反应,只要用上催化剂就可以了,事实上由于VOCs的化学成分不一样,要求催化剂性能会有天壤之别。比如丙烷催化燃烧,普通的催化剂在实验室条件下400 oC很难有效催化,而炳烯200 oC就能完全消除了。当然,催化燃烧也不是的,在实际应用中需针对适合催化燃烧场合。
催化燃烧系统废气浓度控制的重要性
合适的废气浓度可以保证催化燃烧系统安全髙效的处理废气,同时有利于延长设备和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浓度过低:大量的能量用于加热空气,能耗高,反应放热不足以维持系统的自热燃烧,这种工况建议对废气进行浓缩。
浓度过高:燃爆风险;温升过高,燃烧温度过高(长时间高于600度),对设备和催化剂都有伤害,这种工况建议加新风稀释废气至下限以下。
催化燃烧法的整体安全措施
使用催化燃烧法应严格按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消防措施处理,工程装置应尽可能地放置在室外,并且按安全生产规范要求留足安全距离及设置安全防护栏和相关颜色,气流走向,阀门开关方向,电源标识,操作规范等安全警示措施。
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和不断提升,VOCs引起的健康与环境问题将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VOCs的处理也已迫在眉睫。催化燃烧因其催化效率髙、能耗低等优点具有更加广阔的运用前景,并将逐渐成为蕞主要的处理VOCs 的方法之一。但我们在使用催化燃烧法处理VOCs 时,仍要时刻注意可能引发的安全问题,防微杜渐,从源头上把***解决掉。